中庸--七. (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 Stone Tai
- 2019年12月1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19年12月21日

七.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一)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者道也,和者道之用。
喜怒哀樂等情緒是什麼?
人為什麼會有情緒的動態?
情緒動態的作用是什麼?
喜怒哀樂是心的動態,情緒變化是 上天微妙的造化。
試想一個人悲傷不會流淚,高興不會笑,會如何呢?
身體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調節。而心在各種不同的境遇中,也有自我調節的功能,情緒的波動就是心的自我調節功能。
悲傷了會哭、會流淚,哭過了,淚流了,心情就會平衡一些;高興了就會手舞足蹈,不舞蹈手足一下,心情還不容易平復。這就是心理自我調節的功能。
當情緒還沒有波動時,我們看不到、也聽不到喜怒哀樂,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它們就在我們心性裡,就像工具收在工具箱裡,沒用到就不拿出來,難道沒事還要哭一場、笑一場,練習一下?
我們只能看到一個人的外表,但人內心裡有什麼?我們看不到,也聽不到。但是要相信,這一切都有「道」,有道才有生機,有生機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才有生命的跡象,也就是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

當情緒沒有波動時,一切喜怒哀樂在「道」的範疇中。換言之,我是一個人,我有喜怒哀樂,我想發怒就發怒,我想高興就高興, 上天造我就有這些功用,而喜怒哀樂在我身上有作用,表示我身上有「道」,我們要了解這個「道」是身上一切作用的主體,要懂得守住這個「本」。
我們看到別人對父母親很孝順,你會不高興嗎?
我們看到做哥哥的不會照顧弟弟,還欺負弟弟,你能不氣憤嗎?
我們看到老闆有困難,伙計不拿薪水也要幫忙老闆,你會不敬佩嗎?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為什麼不是「沒有反應」?為什麼不是其他的反應?
這些高興、生氣、敬佩等等的反應,就是因為身上有道的生機,才有的生命跡象。
一個對什麼都沒反應的人叫木頭人,有病的叫植物人。
然而,若我隨著我的個性、環境等因素,來高興、發怒也是道嗎?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要怎樣就怎樣又怎樣呢?沒太大影響。
但世界上不是我一個人活著而已,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事、物、境,如果我隨著自己高興,要怎樣就怎樣,對他人、對社會就有很大的影響了。
所以一切情緒的波動,要以「道」為中心來調節,這叫「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