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內自訟

回家的路上下著小雨,前方一輛外賣小哥的摩托車,騎在比較路中間的地方。 突然一輛汽車貼着外賣小哥的摩多超車,摩多車搖擺了幾下,但很快就穩定了。看著揚長而去的車子,外賣小哥搖了搖頭。 當時我就起了一個念頭,車子騎到這麼靠近馬路中間,別的車要超車時,當然會緊貼著你,為什麼你不騎邊...

不知禮乎

2023年 以巴戰爭又開打了,以色列空襲巴基斯坦,就連醫院也不放過,其瘋狂的程度,令國際社會感到震驚。 近來看到一個視頻:在避難所內,一位平頭、滿臉鬍鬚的壯漢,正在給兩個孩子準備一些零食,看到坐在前面的一個小男孩,就順手給了他一條巧克力餅乾。...

顏淵問仁(六)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1》 我們繼續談四勿,今天是顏淵問仁最後一個貼了:...

顏淵問仁(五)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1》 接着談四勿了: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勿)...

顏淵問仁(四)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1》 再繼未完的內容: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問仁(三)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1》 上回談了克己復禮,繼續談「為仁」和「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顏淵問仁(二)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1》 上次說到問仁,下來談談克己復禮為仁。 克己復禮...

顏淵問仁(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一般世間男女,會問世間,情為何物? 唯有聖賢,才會問「仁」為何物。 孔子有許多弟子常聽孔子談到「仁」,有些弟子似明非明,所以就有許多弟子向孔子問「仁」。 其中,顏淵問仁是很重要的一章。 顏淵問仁。...

嘆讚顏淵

顏回顏夫子,字子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十哲之一,主德行科。是儒家四配之一的復聖。 顏回祖上是貴族,但到父親顏路時已家道中落。 孔子辦學之初,比孔子小六歲的顏路決定拜孔子為師,希望能跟着孔子學習,能幫助他重振家風。 顏回比孔子小三十歲,十三岁時顏路就讓他拜孔子為師,成長後不...

五十學易無大過

聖人之道,是人天之道,必須知天,所以孔子說:想要修身的最前提就是「不可不知天」,也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季氏‧8》...

入孝出弟以學文

孝道,是儒家很重視的德行,是八德之首。 往往一談到孝,己經失去父母的就反映說:「我父母都不在了…」,似乎父母不在了就沒得孝順了。 其實,儒家對孝的觀點,不只是父母健在時能孝順,父母雖然人不在了,但其精神還是在每個兒女的心裡,所以人不在了不等於就不能行孝道了。...

君子學文約禮

常常在家裡吃飯時,兩個孩子就會搶着為父母添飯,搶到的就很高興,搶不到的就一臉不滿。有時候女兒就會把紙巾折好,服務給每一個人,可以從她臉上看到為家人服務的快樂和滿足。 飯後,兒子就負責洗碗盤,女兒就掃地、抺桌子,大家分工合作,把家務事分擔。...

修德講學改不善

近來孩子學校家長會,校方邀請了學生父母到學校見面,談談孩子在學習上的一些問題。 見到了孩子的級任老師,老師就說:「你孩子成績不怎麼樣,但人很善良,品行優良,是個好孩子。我帶他六年,成績我不太在意,我在意的是他的人品。」 原來年中考試完後,有一天我孩子就自動去見了級任老師,吞...

好古信述 (下)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憲問‧26﹞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就不要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 曾子說:「君子考慮問題從不超過自己的職權範圍。」 不在這個位置上,沒有在處理這些事情,是不會知道其中的理路,又怎麼能做這些事呢?...

好古信述 (上)

聖人之道、王道,就是天之道。 所謂「順天則昌,逆天則亡」,人活在天地間,就要知曉天地的法則,不違逆大自然法則,才不會自取滅亡。 天之道,是有天地始就已經存在了的。 唯有至誠的聖者才能明白,能依循。 所以聖人之道,並不是人制定、創造的。是一代一代的聖人,把自己所領悟、了解的天...

好古敏以求知

人的成長,學習是很重要的一個部份。 說到學習,很多時候都會把焦點定在上課讀書,但學習又何止於知識的學習? 小時候,坐、爬、站、走都要經由學習才會,說話也要學習。 當然也有天生就俱備的,比如吃、喝、拉、撒,是不須要經由學習。...

學思不罔殆

對聖人之道的學習,孔子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曾說:「把過去聖人留下的典籍,拿出來學習,讓聖人的話語重新產生溫度,讓自己能革故鼎新作新民,同樣的也引導他人修身作新民,這樣才能夠做他人的老師。」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2.11﹞...

空思無益不如學

有一天,孔子對弟子們講了這麼一句話: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衛靈公.31〕 孔子說:「我嘗試整天不吃,整夜不眠,全部時間都用來思考,可是都沒得到什麼益處,還不如好好的學習。」 這句話裡的思和學,並沒有說明思什麼?學什麼?...

德不孤必有鄰

「德行」是什麼? 「德行」是指道德品行的素质。德者道之用,就是明白道理者,對他人依循正道言行表現的關懷,能引導他人走向正道者,才叫德行。 德行也指譏諷人的話,表示瞧不起別人的儀容、舉止、行為、作風等用此詞。 當別人說:「看你這副德行!」就不是說你很有德行,而是你這副德行令人...

忠信還得好學

我常告訴自己孩子:「你們都是很聰明的孩子,耳聰目明學習很快,但如果不學習,和笨孩子有什麼差別呢?天質愚昩學不會就沒話說,但天質聰慧卻不學習,就辜負自己這麼好的學習條件了。」 孔子是非常重視教育的聖人,且是以身作則示現模範在前的老師,終身學習,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開始了。...

Blog: Blog2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