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
- Stone Tai
- 2024年11月12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2024年
天使的翅膀
一天,小女孩和一個背部嚴重彎曲的小男孩熱鬧的玩了起來。開懷的笑語驅散了原本存在於兩人間的陌生與防衛,兒童的情感表達往往是最直接的,但純稚的她,似乎對這位新玩伴身體上的異樣全無反應。
玩累了,兩個人都坐了下來,四目凝望良久之後,女孩心裡似乎突然明白了些什麼,她篤定的站了起來,走到男孩的身邊,以得意的口吻說:「我知道你的背為什麼彎彎的。」
男孩意識到自己很可能被這個剛認識的女孩直接的刺及傷處,男孩採取最安全的自衛──沉默不語,此時的他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女孩不改先前的口氣,依然不放過的說:「我知道裡面裝什麼,你知道嗎?」

「不知道」男孩無力的回答,女孩抑不住心中的喜悅,以綻放的笑容迫不及待的對男孩說:「彎彎的身體是個竹簍子,裡面裝了一對還沒有被上帝打開的天使翅膀!」
我們希望自己能像那個男孩,能被接納、被瞭解,甚至連自己的缺陷都能被欣賞,以正向的眼光來看待。但也有更多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期許自己像那個女孩,能用善良的心看待週遭一切人事物境。
這是一個偶然間看到的故事,讀完讓人不禁感嘆:人之初,心中本有真誠與良善,若能以此來待人,世間便充滿了真與美。
故事中的小女孩彷彿一位天使,擁有純潔的心靈,能夠看見他人心中尚未展開的翅膀。正如聖賢與佛祖,也能洞察人心深處那份純良的本性與佛性。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經常自省,聆聽內心純善的聲音,以此本性來面對周遭的一切,那麼我們也能成為活在世間的聖賢。
那天,在朋友的喪禮上我擔任司儀,忙碌中二哥忽然走到我面前,語氣嚴肅地說:「別把口罩掛在腰包上,多難看!趕快收起來。」
當時心中不禁冒出一絲不滿:「這麼嚴肅幹嘛?不能好好說嗎?」幸好平日常讀聖賢書,多少學會了自省,察覺到這念頭萌生後,便立刻止於至善,於是應了一聲「哦」,乖乖把口罩收了起來。
其實,二哥這麼說,完全出於善意。兄弟之間何來怨恨?他的表情與語氣,也不過是當下心情的自然流露而已。若只是執著於表面的不悅,難免會受到影響而心生不爽;但若能體會他話中的關心,那麼表情和語氣便無需介懷。兄弟之間說話難道需要客客氣氣?那還像兄弟嗎?
平日裡我常這樣掛著口罩,二哥從未說什麼,但這次因為場合特殊、責任在身,所以才提醒一聲,這不正是關心嗎?從這個角度來看,心中忽然覺得溫馨,有個這樣的哥哥默默關照著我,心裡充滿感激。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17》
孔子說:「見到別人的賢良就要思考自己如何也能像他一樣,見到別人的不賢良就要往自心去省察自己。」
二哥那天的一句提醒,對我來說究竟是賢還是不賢呢?也許是不賢的吧?因為我對他人的表情和語氣總是過於敏感,甚至在父母在世時,他們臉色不好或語氣不佳,我也會心生不悅。然而如今回想,這其實顯示了我不懂感恩,也讓我察覺到自己需要修行,以避免成為一個缺乏忠孝與義行的人。而我內心深處確實不願成為那樣的人,我渴望追隨聖賢的足跡。
因此,我開始學習觀照和省察自己的每一個念頭。當遇見別人的不悅之色或不佳的語氣時,我會反省自己的心念反應。我的回應是否出自仁義的本性?還是因為執著於對錯、斤斤計較?這正是「內自省」的核心。
聖人教誨我們「由仁義行」,即一切的回應都應源於仁愛之心,一切的行為都應不違義道。倘若生出「你管我!」這樣的念頭,便未能從仁義出發,於是耐心減少,心中暴躁,言行便容易偏向惡意。然而,若我能體會對方的善意,便會心生感恩,歡喜相待,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更和諧、美好。
若不能覺察自己的本性,而僅以人心中的善惡來應對世界,那麼我們便陷入了善惡對立的桎梏中而無法自拔。
·我爸爸是垃圾車司機
陳潔貞撰
[摘自「香港廉政公署《開拓人生路一百家聯寫》文集」]
學校舉行家長日,同學都陪同家長來校。有位男同學的媽媽說話非常響亮,一開口說話,幾乎全走廊的人都聽見她的聲音。
我見男孩尷尬地低著頭,大抵是怕人笑自己的媽媽是個「粗魯人」。
這令我想起很多年前我班上的一個學生。家長日之前,她在週記裏寫道:她很擔心父親到學校會「失禮」,因為他是在菜市場賣魚的,教育水準不高,不懂說斯文話。後來我跟她說了我爸爸的故事。
我爸爸是當垃圾車司機的。年幼時我時常和弟弟一起跟爸爸上班,就知道爸爸的工作如何辛勞。一大清早爸爸就要爬起床,星期六也沒假放。垃圾車經過之處,人人掩鼻而過,爸爸卻要由早到晚面對著污穢不堪的臭垃圾。
是爸爸一雙手把我們養育成人:是爸爸不嫌骯髒、不怕臭味,為我們一家努力幹活。回想爸爸每天怎樣辛勤到各處收集垃圾,每天怎樣風雨不改地把垃圾送到焚化爐和堆填區;回想起那堆填區漫山遍野都是垃圾、成群蒼蠅伏在身上趕也趕不走,我就明白生命的尊嚴和價值。我欣賞爸爸那可敬可佩的高貴生命力。
小時候我對於爸爸的職業覺得難於啟齒,感到自己的身世很寒酸。現在長大了,卻以爸爸為榮。我們風光不在乎自己是否出身名門、父母的教育水準高不高、他們是否幹「高檔」的職業──這些都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外。也不必因此而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不懂說漂亮斯文話也好,幹粗活也好,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父母都盡了全力去生活,這就是他們的尊嚴所在。
不要再讓別人憑你的身世、你的生活水準、又或者你將來從事的職業去評定你的價值和尊嚴。你自己也不要這樣評價自己。用你對生命的誠意和敬意給自己添上最美麗的裝飾吧!
作者心態正向,即使父親是一名清潔工,他也不以此為恥,反而深感父親的偉大,因為父親不辭辛勞地養育他長大。作者用真誠的心去體會父親的艱辛,從而對父親滿懷感恩。
若缺乏這份真誠之心,就難以理解父親的不易,甚至可能對其職業心生輕視。這讓人想起蘇芮在歌曲《酒矸倘賣無》背後的真實故事:歌曲唱出底層勞動者的困苦與無奈,歌詞道出當時社會裡一些人因缺乏體諒與同理,對辛勞工作者所投射的不理解與偏見:

有一位退伍老兵人称哑叔,以捡拾破烂为生。1958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哑叔在高级住宅区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他欣喜若狂,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的生命大礼。于是哑叔将孩子带回家,取名阿美。他用辛苦收来的空酒瓶换钱买奶粉,把那个阿美养活了下来。在阿美6岁的时候,哑叔捡了一条小狗,取名旺才。从此,聋哑老人,旺才、阿美相依为命,阿美的童年就在那堆积如山的空酒瓶中成长。
天生的好嗓子让她成为哑叔的传话机,每个清晨阿美牵着哑叔,拄着拐杖,走街串巷收酒瓶。阿美大声的喊着,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再后来,阿美长大了,恋爱了,她爱上了一位作词家。年青的作词家虽然一穷二白,但很爱阿美,并帮助她走进了艺术天地,为她写了很多歌。作词家对哑叔也非常好,每次来都会帮哑叔运酒瓶,和他比划着说话,逗旺才......。
然而有一天,阿美成名了,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房子,汽车,周围追求的人......
但是阿美还是很爱男孩,劝他与自己一起住进大别墅,享受荣华富贵,不要再回酒瓶屋了,因为又聋又哑的父亲让她觉得羞辱。
男孩不愿意,仍然和哑叔密切来往。后来女孩越来越忙,名气越来越大,生活完全由经济人安排,渐渐地与哑叔和那个男孩失去了联系。
哑叔非常想念女儿,央求男孩带他去找阿美,去听她唱歌。但是两人还没进演唱会的大门就被哄出来了。再后来阿美也烦了,丢给哑叔一笔钱让他不要再去打扰她,哑叔擦干了含泪的双眼,没要阿美一分钱,临走时还留下一袋她一直爱吃的松子!
男孩看不下去了,找阿美理论,当红的阿美心里已经听不进任何劝言,因为两人价值观出现严重分歧,最终只能分手。但哑叔终因思念女儿病倒了,眼看着就要不行了,男孩只好央求阿美,希望她能回家看看养父,阿美并没有听从他的劝说。于是男孩打听到阿美唱歌的地方,告诉了哑叔。哑叔挣扎着一定要去看女儿一面,不料走在路上,一辆卡车飞驰过来,眼看就要撞到哑叔了,老狗旺才猛地拱向了哑叔,哑叔得救了,但旺才却被卡车撞死了。
男孩悲痛万分,决定为阿美写最后一首歌。因为男孩身体也不好,再加上一连串的打击,在他身体快不行的时候,赶写下了这首歌,托人送给了阿美。之后男孩也因思劳成疾离开了人世。
阿美看了歌词,痛哭流涕,她不停地学唱那首歌,父亲辛苦抚养她长大的一幕幕全都如潮般涌向眼前——那堆积如山的空酒瓶,聋哑的父亲,为了给她买一包松子累晕在酷暑的街头,还有小狗旺才拖着尾巴和她玩耍......
阿美哭了,顿时良心发现。那次演唱会阿美没有遵从经纪人的安排,在台上忘情地演唱了这首《酒干倘卖无》,台下所有的人都被感染了,全部流下了眼泪,女孩在台上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并向观众道歉。然后不顾一切地跑向了医院,她要见自己的父亲。
当老人看到女儿时,一行老泪缓缓从腮边流下,老人什么也说不出口,只是微笑的看着女儿,然后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着,泣不成声......。
阿美的境遇令人惋惜。她雖然擁有房子、財富和名聲,卻逐漸被物質世界的奢華所迷惑,淡忘了養父的恩情和曾經真摯的情感。儘管最後男孩以這首歌喚醒了她的良知,但留下的卻是無法彌補的遺憾與愧疚。
若當初成名後不曾忘記父恩,盡心履行孝道,或許就不會有遺憾,也不會有這樣一首悲傷的歌。聖賢之所以偉大,正因為他們不被物質所迷惑,能保持精神上的清明,永遠以真誠之心對待每一個人。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衛靈公42》
師冕來見孔子,走到臺階邊,孔子說:「這兒是臺階。」走到坐席邊,孔子說:「這是坐席。」大家都坐下後,孔子告訴他說:「某人在這裏,某人在這裏。」師冕告辭後,子張問道:「這是和盲人樂師言談的方式嗎?」孔子說:「是的,這本來就是幫助盲人樂師的方式。」
在《論語·衛靈公》中,記載了孔子對盲人樂師師冕的接待之道:當師冕來訪時,孔子在他靠近台階時告訴他「這裡是台階」,到達座位時則提醒「這是坐席」。待大家都坐定後,孔子還逐一告知左右座位上的人是誰。師冕告辭後,子張不禁問:「這是與盲人言談的禮儀嗎?」孔子回答:「是的,這就是為盲人設想的方式。」
「善解人意」的意思是善於體會他人的需求和處境。孔子對待師冕的方式,正是從他人的立場出發,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提供便利,這就是君子的作為。然而,善解人意的本質並不意味著盲目地迎合,若是提供毒品給吸毒者、槍械給強盜,便是縱容他人惡行,並非真正的善意。
孔子能體察盲人的不便,進而適時提醒師冕行止位置,這就是善解人意的典範。子張觀察到孔子的態度,感受到這份仁心,兩人之間的對話因此簡明直率。孔子一切言行都源於仁愛之心,出於對他人需求的理解和尊重,言行得體而不失君子之道。
若人人都能像聖人一樣,秉持純善之心來理解他人、提供幫助,生活中的誤會與紛爭便會減少,世界也會因此更美好。
願諸君時常自省,以善解人意、真誠之心待人接物,關愛並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心中的仁愛與溫暖充盈世間,使世界更加美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