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og: Blog2

(一)大學之道_01

  • 作家相片: Stone Tai
    Stone Tai
  • 2020年2月1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大學者,大道的學問,聖人之道,大人之學。

修身治國、設現大同世界之道。

古時候的小學,意思是小時候學習自立,學習照顧好自己,造就自己成為一位君子,長大後才能己立立人,照顧別人。

大學之道就是學習人天之道,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聖賢之道。



1.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對曰:「然,非與?」 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衛靈公‧3﹞


孔子說:「子貢啊,你以為我是廣泛學習並且記住各種知識的人的嗎?」 子貢回答說:「是的,難道不是嗎?」 孔子說:「不是,我是以一個中心思想來貫徹一切的。」


子貢很好學,也很聰明,更是一位傑出的生意人,能言善辯,孔門十哲之一,被後世譽為儒商文化的創始人。

子貢對孔子非常尊敬,從孔子逝世後,其他弟子為孔子守孝三年,唯獨子貢為孔子守孝六年,就可以知道子貢對孔子的孝心。

子貢好學,孔子也很欣賞子貢的聰慧,但身為人師,也相當清楚子貢的缺點,不斷的糾正其學習的方向。

有一天,孔子就問子貢:「子貢啊,你以為為師我,是廣泛學習並且記住各種知識的人的嗎?」

子貢被孔子問到這個問題時,子貢當下就轉了好幾個念頭,老師這個問題裡,似乎有些什麼…

在子貢的內心裡,一直認為孔子學識淵博,是源自「多學而識」(廣泛學習而記住各種知識)。如果孔子真是這樣學習,就不會問這樣的問題了。孔子問了,表示事實並不是這樣,不是這樣的話,是如何呢?

老師問話,學生不能不答,這是基本禮儀。但子貢很猶豫、很不確定,所以與其說是回答,不如說只是給了孔子一個回應。

子貢回應:「是的…難道不是嗎?」

孔子為了導正子貢的學習方向,就很直接的否定了子貢,說:「不是的。」。然後很明確的告訴子貢,他的學習,是有一個中心思想的。

一般上來說,人若認定了一個事實,突然發現自己一直的認為是錯誤的,就會被震驚,腦子會一下子轉不過來,就說不出話來,子貢當時就是那樣。

孔子並沒有直接說清楚,他要子貢去領悟,所以就告訴子貢:「我是以一個中心思想貫徹一切的學習」。

由於子貢有些慌亂,一時轉不過來,所以此次的對話就沒了下文。不然以子貢的好學,會繼續問「請問老師,『一』是什麼啊?」等等的問題,但這次的對話卻沒了下文。

Commentaires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