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og: Blog2

《大學》復習心得(上) 2022壬寅年

  • 作家相片: Stone Tai
    Stone Tai
  • 2022年3月1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大學》這部經典,所闡述的是如何「明明德於天下」的道理。

就是如何開創一個人人守禮自愛、相互尊重、和諧生活在一起的大同世界。

一個率性修道的君子,要如何做才能讓天下太平?如何才能使人人都安居樂業?大學主要說的就是這件事。

要開創大同世界,就要從大學所述的「三綱領」著手,就是「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明明德

明明德」是內聖自修的功夫。

一位君子要先把 上天賦予的本性,在五倫的關係中流露其光明的德行。

所以「明明德」就是要「作新民」。


孔子說:「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述而‧3 》


孔子說,弟子們聽到該做的事卻不能跟著做,自己有缺失卻不能改過,是孔子所憂心思慮的。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了凡四訓》


昨天無知,不知人生為何事?得聞聖人之道,方知今是而昨非,就要改過遷善,重新做人。

所以孔子說:「早上得聞大道,明白了人生的意義,趕緊改過遷善,到傍晚能死了不善、自私的人心,而復活了天賦予的善心,這樣的修行算是可以的了。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里仁‧8》


如果早上得聞大道,還沒改過就死了,有什麼可不可以的呢?

當然是遷善改過了才說「可矣!」啊。


孔子認為一位修身君子是「上達」的,不會隨波逐流,不會像孟子說的「同乎流俗,合乎汙世」者(俗稱「同流合污」),同流合污者是不明事理的小人。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憲問‧23》


君子上達天意,明理修身,改過遷善,然後就要「親民」。


☉親民

親民」是親親、仁民、愛物的簡意。

親民」的重點在使人人都能「明明德」。

無論是上位者、長輩的君主、父母,同輩的兄弟、夫婦、朋友,或是小輩的兒女,侄甥等人,讓他們明理修身、改過遷善是最重要的事。

讓身邊的人能率性修身,然後也讓他們去「親民」,讓他們身邊的人也能明理、率性修身。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中庸‧26》


」的意思簡單解釋成專心致志於天之道,專心於天之道的人要能夠自己成就自己,天之道要自己走,叫「道自道」。「」簡單解釋成「人」,當然包括了「事、物、境」。修習天之道的君子,就是要專注於此而無二心,這叫「物之終始」由始至終都不棄不離,叫「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能非道也。」。

不能專心致志的人,就連自己都無法成就,所以說「不誠無物」。君子就要「誠之為貴」,「誠之」的意思就是要「學習專心致志於天之道」。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專心致志於天之道的人,不會只成就自己而已,還會要成就一切的人、事、物、境。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成就自己是成就自己的「」,就是讓 上天賦予的本性流露其德行;而成就他人就是增長自己的慧。

成己」就是「明明德」,「成物」就是「親民」。


這些都是 上天賦予本性裡原本就俱全的功用,能使身心都合天,所做的一切都順天意,就是當下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叫「時措之宜」。

至誠無息」就是專注於「明明德、親明」不斷的用心再用心,沒有中斷、間斷叫「無息」,這樣做就能「」、長久的意思,長久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叫「」,有顯著的果效才會傳得更久遠叫「悠久」,傳得更久更遠,就叫「博厚」,就是知道的人多,效法的人廣,越多的人效法學習,就越多的人成就,顯得大道的「高明」。

「地載天覆」不就是指天地之間的人嗎?大道就是要來讓百姓成就的,天之道就是要讓百姓受益的,人得聞天之道,能悠久無息的實踐,就能成就。聖人之道的傳播,就像大地一樣博厚,像天一樣高明,無止盡的實踐到底。

能這樣去實踐天之道的人,「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就是說雖然遠在千里或者因時間久了,見不到這位聖人,但每個人都會知道他的存在,像孔子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了嗎?

孔子不必跑到世界的每一個國度,去傳播天之道,但就能改變世界上所有有幸得聞大道之人,只需在他力所能及的地方做他該做的事,也不必刻意去做什麼大事,他要傳播的大道就傳播開來了。

無為」的意思就是不敢有自己私我的意見,不會有個我的作為,一切順從天意來做,所以聖人因道而章、因道而變、因道而成。

凡人有太多自己的主見,不願意順天,要享受自由,不願意勞心勞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自己都不信天,就不用說讓朋友都信天、信道,自己想要怎樣活就怎樣過,所以無所成就。

聖人了解天意,不敢違背天意,用心用力於「明明德、親民」,所做的一切不為自己,都順天意來成就身邊的每一個人,才成就的聖人。

中庸裡記載的這一篇,就是告訴我們,一個懂得明明德的人,就一定會要去親民,會要去讓身邊的人也能明明德,不會藏私的去引領能接觸到的每一個人。

中庸濃縮成一句話,叫「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這就是「親民」的意思。

Comments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