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og: Blog2

中庸--七. (二)體會一趟音樂的中和之旅01

  • 作家相片: Stone Tai
    Stone Tai
  • 2019年12月2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19年12月21日

二泉映月(二胡乐曲、阿炳代表作)



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巨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情感宣泄的传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创作天赋,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符,使听众在旋律中产生共鸣。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爱并引为经典,是阿炳创作的成功,是他创作天赋的体现。

哀而不傷,是阿炳二胡的表現。

然而後世音樂家感慨阿炳的人生際遇,演奏時只重表現其「哀」而忘了「不傷」。

原創阿炳拉的《二泉映月》,有點長,有時間可以聽聽,細細體會一下阿炳的心情:

聽後請留言說說您的感想。。。

 

笑之歌--廖佳琳

廖佳琳《聲入人心》唱「笑之歌」,很有創意,也很搞笑。

他嘗試用一種很幽默的方式把歡樂帶給大家,我們可以聽聽。

聽後請留言說說您的感想。。。

Comments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