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og: Blog2

二.(一) 止、定、靜、安、慮、得。4. 安而后能慮(3)

  • 作家相片: Stone Tai
    Stone Tai
  • 2020年7月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事前定則不困,「事」就是指天下之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就是要「親民」,親民之前要具備什麼?

就是「明明德」。

要做聖事,如果德行不足,就會陷入困境。

上面談過親民的意思。親民就是一位明明德的君子,讓身邊的人都能明明德,所以親民、平治天下必須是一位有道之君子才能做的事。

不是有道之明君來做的話,平治天下就會演變成爭霸天下。原本是以善養人、以德化人之事,就會變成欲以善服人而最終用拳頭說話,誰武力強就誰有話語權的霸權主意。


火中救蛇的故事:

有一個人看見蛇快要被火燒死了,就決定將它從火中救出來,但是蛇咬了他。由於疼痛的反應,該男子釋放了她,這只可憐的蛇又掉回火中,再次燃燒。該男子試圖一次又一次把它救出,蛇就一次又一次的咬他。

旁邊有人看了,走近前來對他說:「對不起,你很固執!您難道不明白,每次您嘗試將她從火中撲出來時,她都會咬你嗎?」該名男子回答:「蛇的咬人是它的天性,但這不會改變我的天性——就是救助別人。最終,該男子借助一塊鐵片,從火中拯救出了蛇的生命。

如果有人傷害了你,不要改變你的本性,不要失去你的本質。僅採取預防措施。

這個故事很好,如果一個認不清自己明德本性的人,被蛇咬後,還會救它嗎?恐怕會讓它被火燒死活該。但一個明明德的人,就是能認清自己本性的本質,不要受外境的影響,不會改變了 上天賦予的純善本性,能擇善固執。


若不是明德的君子,在仁心救人(親民)時,如果被你幫助的人反咬一口,還能堅守著仁心不變嗎?

一個明德的君子就會堅守自己的本性,但就如那個人說的「僅採取預防措施」。

為了還是能保守自己救助他人的原則,就需要思慮的更深,智慧就在這個經歷產生了。

Comments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