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og: Blog2

八佾舞於庭

  • 作家相片: Stone Tai
    Stone Tai
  • 2021年1月2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孔子舉起了手,遏止弟子們言語上對季氏之討伐。

「別再說了!」

語氣中顯露了內心的氣憤和難過,弟子們很少見到老師如此生氣,大家默默的坐著,沉重的呼吸使空氣變得壓抑,壓著每一個人的心。


事情是發生在國昭公二十五年,國大夫季平子,即是季孫如意在自己的家廟之庭,公然僭用「八佾舞」,充分顯露出其目無天子、心中無君主的大逆不道。

季孫如意還洋洋得意,自以為權勢和地位,已超然於魯君,甚至周天子。


「佾舞」是古代祭祀時的樂舞,天子用的八佾舞是祭祀舞蹈中規格最高的,也就是八行方陣,每行八人,一共六十四人;而諸侯則用六佾,六六三十六人;,卿大夫四佾,士二佾。

季孫如意在家廟中,不用四佾而僭用天子之八佾舞,分明就是向魯君展示其權勢,目無法紀令全國百姓震驚。

孔子自幼習禮,對制禮定樂的周公非常的敬仰,一生也教導弟子習禮,希望將來,大家都能輔佐有道明君,以禮樂治天下。當他知曉了季氏的作為,更是怒不可遏,氣得不會出聲了。

就好像一位母親,看到一個流氓正在欺負自己的孩子,心中的痛恨,非筆墨可形容。

季孫如意身為朝中大臣如此僭禮,這會帶給魯國百姓怎樣的影響呢?以後百姓還會依禮而行嗎?上梁不正下梁歪,季孫如意的作為,豈不是在教導人民作亂嗎?


後來季氏家臣陽虎,在季氏家專權,甚至還想要

消滅三桓,終告失敗而逃亡。陽虎的作為,不就體現了季孫如意身教的結果嗎?


對倡導禮樂治國的孔子,面對季孫如意的僭越,要如何應對呢?

季氏僭禮,難道孔子也要僭禮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17﹞

孔子說:「看見別人很賢良,要思考如何才能和他一樣賢能,見到他人的不賢良,自己要往內心省察。」

如果說「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見不到他人的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是否犯一樣犯錯,在孔子來說就不必了,因為孔子不會像季氏犯這樣的過錯。

「內自省」,是當別人不尊守本位、不安分守己、無禮時,自己的心念是否因此也無禮了?省察自己是否起了不該起的念頭?

如果因看見別人犯錯了,自己的心念也偏差了,這豈不是很沒有智慧嗎?


就好比被瘋狗咬了,難道要回咬一口嗎?還是做個堂堂正正的人比較有智慧不是嗎?

不是有許多交通事故,就是因為公路發生意外,開車經過的人不專心開車、愛看熱鬧,結果一不注意就把前面的車給撞了。


別人可以僭禮、犯過,但我依然要端正,這才是君子之作為。

季氏的作為令人氣憤,但生氣有用嗎?

向魯君告狀,治季氏之罪?

還是安排殺手,暗中將季氏給刺殺了了事?

生氣就會令人失去理智,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孔子會這樣嗎?

孔子當然不會,孔子說過,面對無知的小人,一個修習聖人之道的君子不是生氣,只會用所學的聖人之道,與有共同目標的同志一起努力去導正,這才是君子樂道的作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1﹞

面對底下議論紛紛的弟子們,身為人師的孔子,又當要要如何?

須要對季氏做什麼嗎?

可以對季氏做什麼嗎?

和弟子們一起批判季氏

那不是懦弱者無作為的表現嗎?在私底下批判別人又能怎樣?不就逞一時口舌之快而已?

向魯君告狀?

豈不像小孩一樣,向父母告狀說別人的不是,希望爸媽出面去惩罚壞蛋的人?


孔子認為,一位君子處事如同射箭,射不中紅心,就要自己反思,做調整讓自己下次能有效的射中紅心。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中庸‧15﹞

射不中紅心,責怪風太大、責怪弓箭不好,再怎麼說都沒有用,就是射不中紅心。要反思、調整自己,提升自己的技藝才是正道。

紅心不是季氏,紅心是天下的正道,紅心是復興禮樂!


孟子說:「治人不治反其智

引導他人走向正道,別人不要,自己就要更激發自己的智慧。

所謂「智者樂水」,有智慧的人,要有像水一樣的智慧。

水的其中一種德在「不染」,人們用清潔的水去清洗骯髒的東西,東西洗乾淨了,水就骯髒了。水真的骯髒了嗎?

一杯混了泥沙的水,我們把它放在桌上,慢慢的泥沙沉澱了,就看到水原來還是清的,水有骯髒嗎?

水只是把骯髒帶走,水就是水,經過日晒,水被蒸發後,再次從天上下來時,水依然是乾淨的。

意思就是君子要像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污泥還是蓮花的養份呢!


聖人之道,並不是一帆風順中成就的,就好像熟練水手,一定不會是在平風靜浪中練就。季氏僭禮的作為,就像一場風暴,鍛鍊著孔子這位在聖人之道上邁進的水手。

面對關卡,突破就能進入更高一層的境地,此時此刻,無人能助,一切還得看他自己,是升是降、是聖是凡,就在自己的心,能不能堅守正道。

風雨終有過去的時候,孔子的心在自我調節中,沉重呼息已緩和,壓抑如潮退,直到孔夫子那如平日般平靜、隱定的聲音在次嚮起:

「八佾舞於季氏的家廟之庭,這件事如若可以忍下來的話,還有什麼是我們不能忍受的呢?」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1﹞

孔子露出了一個淺淺、卻充滿了生機的笑容。

經過了這一次,沒有任何事,能阻止孔子携帶著眾弟子振奮天下之綱紀、重現禮樂治平天下的決心,直到孔夫子春秋絕筆,都不曾止息過。

Comments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