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og: Blog2

勇德劍三綱

  • 作家相片: Stone Tai
    Stone Tai
  • 1天前
  • 讀畢需時 10 分鐘

勇德劍三綱

2025年

明朝末年,張獻忠在湖南一帶作亂。他有位偏將叫馬雄飛,能拉開五石重的強弓,還擅長左右開弓射箭,張獻忠很寵信他。



 

馬雄飛有個好朋友叫卜大功,同樣孔武有力,還特別精通文辭。

馬雄飛跟隨張獻忠后,自以為遇到了伯樂,于是派人快馬加鞭送信給卜大功,邀他前來。

卜大功看了信后,當面斥責來使說:「我不會跟他一樣,有眼無珠!念在往日的交情,我不把你抓去官府,你趕緊走吧。」說完,他就把來人打發走了。

后來,卜大功參軍出征,因戰功迅速被提拔為守府,到山東赴任。在他的治理下,當地的土匪都不敢入境。

由于張獻忠攻打鳳陽,形勢危急,巡撫馬士英上奏請求朝廷傳令召集天下兵馬,卜大功也被征召。

渡過淮河后,他與張獻忠的部隊在滁泗一帶交戰,斬殺了很多敵人,但因為不習慣水戰,不幸被敵軍俘虜。

張獻忠愛惜卜大功的勇猛,就讓馬雄飛去勸說他歸降。

卜大功見馬雄飛來了,閉上雙眼,看都不看他。馬雄飛握住他的手,哭道:「老朋友,你怎麼這麼不幸。」

卜大功突然睜開眼睛,滿是憤怒,對馬雄飛說:「以前我們在山中打獵,一起追逐一只狡兔。你對我說:‘大丈夫要為國家立功,擒獲賊人就該像抓住這只兔子一樣。’這話還在我耳邊回響,可如今你卻追隨賊人,現在還有臉來見我嗎?」

馬雄飛被說得啞口無言,他念及舊情,心里不忍,就編了假話回復張獻忠,說卜大功表面強硬,內心怯懦,要是用軟辦法困住他,不出十天就能讓他屈服。

張獻忠信了他的話,就把卜大功囚禁在土屋里,派士兵看守,等他窮困潦倒時再收服他。

卜大功便絕食等死,夜里,他坐在屋里,吟詩來表明心志:「去國離鄉事鼓鼙,滿拚頸血染虹霓。」

余音未散,突然聽到窗外有人接著吟道:「江流不葬英雄骨,好逐青鸞過越西。」聲音婉轉,不像是男子的聲音。

卜大功覺得很奇怪,又聽到那人說:「良馬即便跌倒一次,也能日行千里,大丈夫何不振作?」說完,竟然破門而入。

卜大功一看,是一位女子,年紀僅十五六歲。

他正驚愕間,女子整了整衣襟,說:「我敬佩您的氣節,特來相救。」直接拉著他就走。

快要出去時,女子又轉身說:「不能讓那些鼠輩知道是我。」她從袖中拿出紅色的筆,在墻上大大地寫了幾個字,招呼卜大功說:「快走快走。」兩人便悄悄地出了賊營。

卜大功看到看守的士兵像喝得爛醉一樣,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相互枕靠著,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離開賊營一里,就到了長江邊,早有一個小丫鬟停著小船在那里等候。

女子催促卜大功一起上船,揚帆向南駛去,轉眼間就行駛了百里。

江面波浪滔天,小船卻穩如磐石。

卜大功向女子道謝說:「感謝您出手相救,敢問姑娘芳名和家鄉何處,以便日后報答您的恩情。」

女子聽了,微笑道:「您還不明白我的心意嗎?詩里所說的青鸞,就是我呀。我要與您雙宿雙飛,何必言謝呢?」

卜大功這才明白她的意思,說:「我只是個武夫,年紀又大,哪能得您這般青睞。」

女子笑道:「您我正好匹配,不要計較年齡容貌!」

她說她是馬家的小女兒,越地會稽人,對于其他事,女子只是微笑,并不說話。

天剛破曉時,女子讓丫鬟準備食物,沒見她烹煮,珍貴的菜肴就擺滿了桌子。吃完飯,女子解開纜繩又繼續前行。

很快就到錢塘江了,晚潮涌來,澎湃的聲音,仿佛萬千鐵騎蜂擁而至。船逆流而上,如雪的浪濤拍擊天空,女子卻毫無懼色。

過了一會兒,女子說:「離我家不遠了,可以上岸了。」卜大功隨她上岸,回頭看小丫鬟,眨眼間就和船一起消失了,卜大功越發覺得奇異。

兩人大約走了半里,看到一個村莊,綠水環繞,樹木蔥蘢,風景十分優美。

進入村莊向北走,東邊有一座大宅院,門庭整齊,屋檐下有一塊青色的石匾額,上面寫著「參戎府」。

女子叮囑卜大功說:「您到了我家,不要亂說話,一切聽我安排。不然,事情就會敗露。」卜大功點頭答應。

忽然,一個少年,穿著輕暖的皮衣,從宅院里出來,看到女子,驚訝地說:「妹妹怎麼徒步回來了?父親呢?」

女子流淚說:「父親不幸為國捐軀,廬州已經淪陷,妹妹依靠這位將軍的力量,才一起逃到越地。這位是齊東的卜守府。」

少年聽了,悲痛大哭,趕忙把卜大功請進去,來不及行禮,就和女子一起進了內宅。

卜大功茫然地坐在外屋,聽到宅院里傳來大哭聲,過了好一會兒才停止。

過了一會兒,少年出來了,已經換上了白色的喪服,頭戴素冠。他神情凄慘,向卜大功致謝說:「剛剛聽到父親去世的噩耗,我心痛如絞,怠慢了您,實在有罪。現在奉母親之命,請您進去一敘。」

卜大功跟著他進去,看到丫鬟婆子簇擁著一位婦人,年紀大約四十多歲,她走下台階迎接說:「小女兒多虧您的幫助,才遠離危險,您的大恩大德難以報答。」說完,拜了兩拜。

卜大功知道她是夫人,按女子的囑咐沒說出實情,只是連連謙遜地表示不敢當。

夫人請客人入座,剛獻上茶,夫人就起身說:「你倆的婚事,我已經知曉。請您暫且住在館舍,等為先將軍守孝期滿,我自會按約定操辦。」

卜大功起身道謝,以女婿的禮節相見,夫人安排他住在了廳事左邊。

卜大功私下向仆人打聽,才知道馬公名叫馬中驥,就是在廬州殉難的那位。馬家本是世代顯貴的家族,憑借武舉出身,歷任官職到參戎府。

馬公有兩房妻子,一位帶在身邊赴任,一位留在家中。女子就是跟隨赴任的那位妻子所生,少年則是她同父異母的哥哥。

守孝期滿后,夫人和兒子效仿楚國招贅的舊例,選了個好日子,讓卜大功入贅家中。

花燭之夜,卜大功對女子說:「實際上是你救了我的命,卻說是你依靠我才得以生存,我實在慚愧。」

女子神色憂傷地說:「我一直隱瞞事,怕說出來嚇到你,所以不敢輕易透露。如今名分已定,我不忍心再欺騙你了。」

于是哭著坦白說:「我實際上是鬼。生前跟隨父親到廬州赴任,遭遇張獻忠之亂,父親戰死沙場,城池隨后淪陷,母親上了吊。我正想自殺時,賊人中有個叫馬雄飛的,看中了我,想對我施暴。我騙他說稍等片刻,等賊人稍有松懈,我就投了井。等我到了地下,見到父親,才知道射死我父親的就是這個賊人,因此心懷怨恨,不愿轉世往生。」

「承蒙孤山小姑憐憫我,傳授給我修煉形體的法術,讓我名列鬼仙。她還說我父仇可報,我便辭別她,來救您出險境,借此為父報仇。昨天我得知賊人已經被斬首,不共戴天的仇已經報了。」

卜大功十分震驚,他詢問復仇的具體情形,女子答:「我之前在墻上題字:‘縱囚者,馬也。’張獻忠看到后,沒等他辯解就把他殺了。我到賊營時,他已經被斬首掛在轅門上。」

卜大功又問小丫鬟是什麼人,女子說:「她是孤山小姑的侍女,不然怎麼能在水上行走如履平地,而且瞬間就能行千里呢?」

此后,夫妻二人相處和睦,十分恩愛。

一個月后,女子對卜大功說:「廬州人來了,肯定會泄露我的事,這里不能久留。」于是謊稱卜大功思念家鄉,買了船打算回去。母親和哥哥挽留不住,贈送了千貫錢。

他們搬到秀水安了家,當時,常有小股賊寇出沒,卜大功接連斬殺了幾個賊人,賊寇都嚇得逃竄,鄉親們因此平安無事。

后來,巡撫招募兵勇,卜大功想去,女子勸阻他說:「時機未到,先和我一起隱居。時機到了,就可以有所作為。」卜大功聽從了她的話。

等到清朝定都后,卜大功才出山,多次建立奇功,官至總鎮,女子也跟著受到封誥。

順治辛卯年,卜大功到湖襄赴任,擒獲了張獻忠的幾個余黨,了解到馬雄飛果然是因為卜大功的緣故被張獻忠殺害。

卜大功為他設了靈位祭祀,還對下屬說:「他的志向遠大,可惜有眼無珠啊。」

卜大功七十歲時依然精神矍鑠,兩個兒子都考中武進士。

卜大功去世后,太夫人獨自居住,夜里忽然消失不見了。家里都認為她跟隨孤山小姑成仙去了,于是為她準備了冠帔,葬在卜家的祖墳里。

故事源于《螢窗異草》

 

青鋒照膽:論勇氣的三重淬鍊

一、劍氣如虹:勇者的雙面鋒芒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陽貨23》

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說:「君子把義看作是最尊貴的。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去做盜賊。」


亂世烽煙中,卜大功與馬雄飛的命運恰似鏡中對影。前者「義以為上」,以忠義為劍脊,在滁泗牢獄中絕食明志,骨氣錚然如寒鐵;後者空有五石弓力,卻將「大丈夫立功」的誓言熔作權欲鎖鏈,終被張獻忠疑斬轅門。兩柄同爐而出的利刃,因鑄劍之志殊途,竟成忠奸分流的江河。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泰伯10》

孔子說:「喜歡勇敢逞強卻厭惡貧困,是一種禍害。對不仁的人憎惡太過,也是一種禍害。」


孔子謂「好勇疾貧,亂也」,此語如淬火冷水,澆透千古莽夫心。馬雄飛投賊的轉折,恰似寶劍誤入熔爐——當建功立業的壯志淪為階梯,勇氣便成割傷民生的毒刃。

反觀卜大功治下「土匪不敢入境」的政績,恰證明真正的勇猛從不在殺伐之烈,而在守護之堅。

 

二、劍鞘藏鋒:禮法的無聲護持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泰伯2》

孔子說:「恭敬而無禮則徒勞,謹慎而無禮則膽怯多懼,勇猛而無禮則莽撞作亂,直率而無禮則尖利刻薄。如果君子能真心愛護親屬,則百姓就會崇尚仁愛;如果領導能真心愛護故舊,則百姓就不會冷漠無情。」


馬雄飛勸降時聲稱的「故友情誼」,在卜大功閉目正襟的姿態前碎作齏粉。這般場景,恰是「勇而無禮則亂」的活現:當勇氣脫離禮法約束,便如斷線紙鳶,終將墜入泥淖。

而卜大功後設靈祭祀舊友的舉止,則似名劍歸鞘時的輕吟——既斬斷逆賊勾連,又存少年俠氣。

禮是君子的規則,為國盡忠是禮;朋友講信,信仁義為人生重中之重,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禮。禮法非枷鎖,實為護心鏡。

馬家女兒破獄時「整襟而拜」的儀態,牆題「縱囚者馬也」的機變,皆展露禮制精髓:前者是慎獨修身的君子風,後者為經世濟民的智者謀。這般剛柔並濟的修為,令鬼仙之軀反比生人更通曉「勇不逾矩」的奧義。

 

三、劍勢藏機:時節的天地之道

張獻忠集團「好勇疾貧」的暴亂,恰似未開刃的鐵胚橫衝直撞。馬雄飛從官軍驍將淪為流寇爪牙,正是貪欲鏽蝕劍鋒的寫照。而卜大功隱居秀水時的「待天時至」,則如古劍懸壁養氣——既非怯懦避世,亦非躁進求功,恰合《周易》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的深意。

馬家女兒夜救忠良的過程,更暗藏時機玄機:先以詩句試其心志,再破門顯露真容,終借錢塘怒潮遁形無蹤。這般行止,恰似鑄劍大師觀星候氣,將勇猛之心煉成隨陰陽變化的靈器。

 

四、劍魄長存:三綱合一的永恆鋒芒

真正的勇者之道,在義、禮、智的三重淬鍊:


義為劍魂:卜大功「頸血染虹霓」的絕命詩,馬家女兒投井守節的決絕,皆是以血養魂的證道。

禮作劍紋:治軍時的土匪退散,祭祀時的故舊不遺,皆是禮法鐫刻的銘文

智成劍勢:隱居時的韜光養晦,出山後的屢建奇功,皆是順應天時的劍招


當七十老將鬢白如雪仍能鎮守湖襄,當鬼仙女子化作青煙仍護佑人間,我們方悟孔子「勇而無禮則亂」的真諦:最高明的劍術從不在劈斬之威,而在收放之間的從容。這柄淬鍊千年的君子劍,終將穿透亂世烽煙,在歷史長河映照永恆清光。

 

  • 為兒童、青少年說:

卜大功是一個很正直的人,他心裏總是想著要為國家做點什麼,就像一個勇敢的騎士,要保護自己的家園。而馬雄飛呢,他雖然也很勇敢,但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榮譽和利益,就像一個只想著自己寶藏的海盜。

孔子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師,他曾經說過:「喜歡勇敢逞強卻討厭貧窮,是一種禍害。對不仁的人憎惡太過,也是一種禍害。」這句話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馬雄飛的錯誤。馬雄飛很勇敢,很渴望富貴和權力,但他沒有道德的約束,就像一個沒有韁繩的野馬,最後跑到了壞人那邊,成了一個為虎作倀的人。

馬雄飛的悲劇,就像一個沒有指南針的船,在大海裏迷失了方向。他本來有機會成為一個英雄,但他卻選擇了錯誤的道路。而卜大功呢,心中有仁義,他就像一個有指南針的船,在風浪中也能找到正確的方向,不會為亂臣賊子所用。

孔子還說過:「恭敬而無禮則徒勞,謹慎而無禮則膽怯多懼,勇猛而無禮則莽撞作亂,直率而無禮則尖利刻薄。」這句話告訴我們,光有勇氣是不夠的,還要懂得禮。禮是什麼呢?禮就是我們生活中的規則,就像遊戲的規則一樣,讓我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卜大功就是一個懂得禮的人,他不僅勇敢,他很清楚一個人對國家要忠心,他就不會投靠反賊來得到富貴和權力。他也知道對朋友要有誠信,要一起做仁義之事,所以不會讓朋友把他帶到不對的方向去,更希望朋友能改邪歸正,做個真正的英雄。他就像一個會跳舞的勇士,在戰場上既能打敗敵人,又能保護自己。而馬雄飛呢,他雖然也很勇敢,但他不懂得禮,就像一個亂舞的野獸,為了富貴名利,跟錯了人,最後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所以,我們要像卜大功一樣,做一個有勇氣、有智慧、守道義的人。就像一把劍(勇氣),要有劍鞘(禮儀道德)才不會傷到自己,有劍法(智慧),才能斬妖除魔,在關鍵時刻發揮出最大的力量。

卜大功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勇氣不是蠻幹,而是在正確的時機,做正確的事情。就像一個會等待的獵人,只有在獵物出現的時候,才能一擊必中。而馬雄飛呢,他就像一個亂射的獵人,不僅沒打著獵物,還差點傷到自己。

所以,我們要記住,勇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用正確的方式去使用它。就像一個會飛的鳥,只有懂得方向,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コメント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