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og: Blog2

永遠閃亮的人性光輝——錢秀玲傳奇

  • 作家相片: Stone Tai
    Stone Tai
  • 6月23日
  • 讀畢需時 12 分鐘


錢秀玲
錢秀玲

2025年

1912年,江蘇宜興的錢家大宅院裡,一株玉蘭正綻綻綻放。襁褓中的女嬰被取名「秀玲」,她的堂兄錢卓倫是國民黨中將,曾歷任國民黨國防部第一廳廳長、國民黨國防部參謀總長辦公室主任等職,他對這個聰慧過人的小妹尤為疼愛。

然而,誰也未曾料到,這抹江南煙雨孕育的生命,將在歐洲戰場綻放出撼動歷史的人性之光。

「我要當中國的居里夫人!」梳著齊耳短髮的少女站在書房裡,眼眸比案頭的鎏金自鳴鐘更亮。1930年代的中國尚在軍閥混戰中喘息,這位江南閨秀已抱著化學書本遠渡重洋。比利時魯汶大學的梧桐道上,她捧著試管疾行的身影,總引得金髮少年們駐足——直到某個春日,希臘裔醫學生葛利夏替她撿起散落的筆記,紙頁間跌出一朵風乾的玉蘭。

「這是故鄉春天的味道。」她將乾花夾進《放射性物質研究》扉頁,卻不知命運正為她準備另一本更厚重的生命之書。


17歲那年,為實現科學家的夢想,她遠赴比利時,進入聞名世界的魯汶大學就讀化學系,在這裡,她也邂逅了此生的摯愛。當時醫學係有個叫葛利夏的男生,是俄羅斯和希臘的混血兒,在上基礎課時,兩人相識了。

她,美麗又東方風韻十足,他,高大帥氣又無比紳士,東西方的碰撞,產生了愛的火花,他們彼此吸引,互生愛戀,而他們的相戀,卻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那時中國人跟外國人在一起是很稀罕的事,他們走在一起時,經常受到異樣的目光,但她毫不在乎,昂頭,挺胸,自信而瀟灑。

22歲時,她成功獲得了,比利時魯汶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成為了當時比利時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唯一的一名中國女性。畢業後的第二年,她就和葛利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這段不被看好和祝福的異國情緣,在之後動蕩的歲月裡,他們卻彼此堅定地走過了60個春夏秋冬。

婚後,一心想報國的她,說服丈夫回中國定居。可就在兩人準備啟程回國之際,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的鐵蹄踏碎了她的回國計劃。不久後,二戰也在歐洲全面爆發,中國的家是回不了了,可想做中國居里夫人的志向未變。她在砲火聲中,冒死到了巴黎,找到由居里夫人主持的原子能研究所,而現實殘酷,戰火不斷,研究所已人去樓空,遷往美國。她抱憾回到了比利時,科學家的夢,在時代洪流中也不可避免地破碎了……

此後,她跟隨丈夫為躲避戰火,來到比利時的偏遠小鎮艾爾伯蒙,和丈夫一起經營診所。


1940年,納粹德軍發起猛攻,比利時迅速淪陷,就連她居住的小鎮,也到處充滿了炮火和死亡的味道。

1943年,一個佈滿陰霾的早晨,納粹鐵蹄下的比利時小鎮貼出一紙絞刑令:青年羅傑因炸毀德軍鐵路被判死刑。羅傑是當地一名愛國青年,他冒著生命危險埋下地雷,炸毀了德軍列車通過的鐵路,結果被發現而入獄,羅傑被捕後,他的父親四處求情,連比利時國王都找了,國王親自出面找蓋世太保頭子說情,結果還是被殘忍地宣佈:絞刑。

羅傑父母悲痛欲絕,他的未婚妻更是以淚洗面,幾天後就是他們成婚的日子,可現在,上帝留給羅傑的時間只剩短短3天了。絕望、恐懼、哭喊、不知所措,撕扯著鎮上每個人的神經,人人都陷入滅頂般的絕望與恐慌中。就在這緊要關頭,身材瘦小的錢秀玲出現在大家面前,她對鎮上的人們說:「請大家不要難過,我會想辦法去救羅傑的!」

什麼?!連比利時國王都救不了的人,她這個無職無權的中國女人,能有辦法?


     亞曆山大·恩斯特·阿爾弗雷德·赫爾曼·馮·法肯豪森男爵(左)   錢卓倫(右)
亞曆山大·恩斯特·阿爾弗雷德·赫爾曼·馮·法肯豪森男爵(左) 錢卓倫(右)

原來她想起德軍駐比利時總督亞曆山大·恩斯特·阿爾弗雷德·赫爾曼·馮·法肯豪森男爵(德語:Alexander Ernst Alfred Hermann Freiherr von Falkenhausen)將軍——曾在中國,擔任過國民黨軍事顧問,此人曾是堂兄錢卓倫的莫逆之交,更在中國抗戰初期協助擬定戰略藍圖

此時,強烈的正義感讓她無法坐視不管。她記得,在她離開祖國前,堂哥曾交給她一張自己的照片,並說要是在歐洲遇上難事了,可以以此去找亞歷山大幫忙。亞歷山大是深受希特勒器重的納粹軍官,是比利時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他能刀下留人嗎?錢秀玲心有疑慮,可時間緊急,她立刻鋪開信紙,開始了槍口奪人的驚天義舉,她在信裡字斟句酌懇,希望他能,從人道精神出發,讓羅傑免於絞刑。第二天一早,她還帶上全鎮人的聯名求情信,冒險趕赴170公里以外的首都布魯塞爾。千辛萬苦找到亞歷山大將軍後,她直截了當說明了來意,並說:「您曾讚賞《孟子》的惻隱之心,今日比利時母親的眼淚,與南京城牆下的有何不同?」,果真他也沒忘在中國的莫逆之交,沉默了很久很久,慢慢從口裡吐出一個字:「行!」

這樣短短的一個字,卻意味著一條鮮活的生命得救了。更讓她意想不到的是,亞歷山大決定赦免羅傑時,發現逮捕的抵抗者中,竟有兩個叫羅傑的青年,於是他就直接將兩個青年,都一起赦免了。而那天恰好是錢秀玲30歲的生日,她說:「這是她一生中最有意義的生日!」

連比利時國王都救不了的人,一個中國女子竟然做到了?

她的救人事蹟轟動了整個比利時,人們奔相走告,偷偷傳頌著一個中國年輕女人,神奇而感人的故事。此後,比利時各地受難家屬紛紛求助。她一次次穿越封鎖線,從納粹槍口下救出百餘條生命。人們稱她「聖母瑪麗亞」,而她只是輕語:「捨不得花開時節聽人哭。」


戰爭漫長而殘酷,時間來到1944年的6月8日,在艾海德姆鎮附近的艾克興市,比利時秘密遊擊隊戰士,擊斃了3名蓋世太保軍官,這激怒了蓋世太保,他們開始了瘋狂的報復,先是逮捕了96名年輕力壯的男人,並宣佈:36小時之內,必須交出槍殺蓋世太保軍官的人,否則,每隔半小時槍斃15人,直到交出襲擊者為止。可遊擊隊員早撤退了,根本是交不出來的,就在走投無路之時,大家又想到了錢秀玲,而此時的她,已有近六個月的身孕。

得知情況後,她不顧身懷六甲,破舊雪鐵龍汽車顛簸在砲火中,趕往布魯塞爾。她再度面見法肯豪森。將軍苦笑:「我自身難保。」因為他的厭戰情緒和釋放了太多的人,這引起了蓋世太保的不滿並受到監視。她撫著孕肚,字字鏗鏘:「每聲嬰啼都是向死而生。現在外面有96個『嬰兒』等著重生!」最終,96人改判苦役,半年後全數生還。

二戰結束後,他們都感慨說:「要不是錢秀玲,我們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啊。」就這樣在比利時,身懷六甲的她,又在槍口下解救了近百人質。而她在戰火中英勇救人的事蹟,也並未被比利時人民所遺忘,1945年二戰結束後,那一年比利時的國慶日,艾克興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大會,她一出現在會上,全場就沸騰了,人們親切地稱她為,「聖母瑪麗亞」、「中國的辛德勒」、「比利時的母親」。市長宣佈:為了讓比利時人民,永遠不要忘記錢秀玲女士,將抓走96名人質的街道,命名為「錢秀玲之路!」,銅鑄中國龍塔成為她救贖的見證

政府官員也從首都專程趕來了,代表比利時政府說:多少條生命,都因為錢秀玲女士的努力而倖存下來。多少個家庭,都因為她的奔波,而重新獲得了團聚!她是比利時人民的英雄,是比利時和中國人民永遠的驕傲。並授予了她,至高無上的國家英雄的勳章,魯汶大學為她豎立首座中國人雕像,駐華使館最大的大廳以「錢秀玲廳」銘記其名。錢秀玲將榮譽深藏心底,繼續進行科研試驗,並進入中國聯合國核能科學研究所工作。她還捐款創辦了比利時第一所中文學校——中山小學,傳播中華文化。



ree

然而她還沒有停下奔波的腳步,因為曾經幫助她的亞歷山大將軍,正陷入危難中,他被引渡到比利時,作為德國在比利時的頭號戰犯,即將接受審判,人們將對法西斯的恨,對失去親人的痛,全發洩到了他的身上。她開始四處奔走呼籲,並主動接受媒體的採訪,大膽的說:「如果說,我在二戰期間,為比利時人民做了一點事情,因此而得到政府授予的國家勳章,受到比利時人民的愛戴。那我要告訴大家,這是我努力的結果,但這個結果恰恰是亞歷山大將軍給的,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做出極大努力的結果」向法官列舉了當年,找亞歷山大求情的人證和物證:「若說我救過人,那麼每次赦令都是他親筆簽署。」旁聽席漸漸寂靜,人們聽見她展開泛黃信箋——1943年那封求情信的複本,邊角還留著火車煤灰,但百個獲救者簽名卻如星斗閃爍。她呼籲法官能公正地對待這位雖有過,但也有功的德國將軍。

旗袍領口的國家勳章閃著微光,她的證詞震撼了整個法庭,也震撼了亞歷山大那本心灰意冷的心,她的挺身而出,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國人的真情和義氣。在她三年、五十六次的開庭辯護的努力下,亞歷山大將軍,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後來他服刑3年多,就被提前釋放了。當亞歷山大走出監獄那日,老將軍望著布魯塞爾的晴空喃喃:「那中國女子救的不只是比利時人⋯⋯」

經歷戰爭洗禮後,一切都回到正軌,而她將榮譽深藏心底,又以一個普通中國女性的身份,在世界舞臺上繼續發光發熱。1951年,她成功進入聯合國,核能科學研究所工作。60年代,她捐款創辦了,比利時第一所中文學校:中山小學,在歐洲培養了一大批能說漢語的老外。1990年,她又在比利時華僑華人中,發起贊助國王慈善基金的活動,獲得媒體對中國移民的一致好評。


ree

到了晚年,這位曾在二戰時期,拯救了歐洲數百條生命的中國老太太,生活十分低調,打太極,練書法,沉浸在一片自在獨立的天地中,對自己的過往絕口不提。每當人們提起她的英勇事蹟時,她總是淡淡地回答:「我忘了,都記不得了。」

她還曾三次回到祖國家鄉,但卻隻字未提自己在比利時的義舉,人們只以為她是個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對於戰火紛飛年代裡的事蹟和榮光,她早已淡忘,因為在她看來:「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每當有人稱呼她為英雄時,她總是擺擺手說: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出於良心,做了應該做的事而已。

ree

2008年8月1日,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歲月沉澱,沐浴了近百年世紀榮光的,96歲傳奇中國女子錢秀玲,錢秀玲在布魯塞爾去世,墓碑前放著她最後的手跡,三個漢字在歐羅巴的土地上生長成籐——【忘記我】。



比利時特地為她舉辦了隆重的葬禮,為她專門奏起了比利時的國歌。她的事蹟和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低調、謙遜、勇敢、善良。她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的瑰寶。而今,魯汶大學的玉蘭年年綻放,彷彿她當年的低語仍在風中迴盪——「戰火終將熄滅,唯人性之光永恆不滅。」

 

 


玉蘭照夜:從錢秀玲事蹟解讀聖賢之道

——論亂世中綻放的中庸大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罕29》

孔子說:「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

 

知者不惑:觀微知著的東方智慧

「好學近乎知」《中庸21》,錢秀玲在魯汶大學實驗室埋首化學公式時,早已習得洞悉人性的學問。1943年那個飄雪清晨,她從絞刑佈告前轉身疾行的瞬間,正印證「知者不惑」的真諦——

「知其曾讚《孟子》」、

「明其與堂兄舊誼」、

「察其眉間未泯的仁心」。

三層思辨如化學反應般精準,終讓法肯豪森說出那個「行」字。江南女兒將《論語》的智、「四端之心」的仁,化作拯救生命的方程式。

 

仁者不憂:孕肚擋烽火的千年惻隱

「力行近乎仁」《中庸21》,當六甲之軀穿越1944年盛夏的砲火,錢秀玲實踐著比居里實驗更偉大的創造——在蓋世太保槍口下孕育新生。法庭上她說:「每次簽署赦令的都是他」,卻忘了自己冒死傳遞的96封家書,如何讓絕境中的母親重見曙光。

正如孔子云:「仁者必有勇」《憲問4》,她的勇氣源於「不忍之心」

見青年赴死,如見南京城牆下的同胞、

聽孕婦哀泣,似聞故鄉待產姊妹的呻吟。

只憂心他人生死,卻不考慮自己生命的存亡。這份跨越國界的悲憫,恰似玉蘭花香穿透鐵幕,讓「比利時母親」的稱號,成為對「仁者不憂」最鮮活的註腳。

 

勇者不懼:逆流而上的中庸之道

「知恥近乎勇」《中庸21》,錢秀玲兩度「舍身取義」《告子上10》,直面歷史的荒誕:

戰時冒「通敵」風險救敵國子民、

戰後頂「叛國」罵聲護納粹將軍。

她在軍事法庭上的證詞,猶如重現「臨事而屢斷,勇也」《樂記50》的古訓——當百名獲救者簽名的聯署信展開時,審判席見證的,是超越仇恨的「中庸之勇」

法肯豪森最終減刑的結局,恰印證「過勿憚改」勇者的東方智慧。兩位「敵對者」共同完成的救贖,成就《論語》所言:「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24》的現代演繹。

 

玉蘭無言:聖賢之道的永恆綻放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中庸11》,錢秀玲晚年簪著枯玉蘭的身影,是對此言最溫柔的詮釋。三次返鄉不提壯舉,臨終只留「忘記我」三字,卻在歐洲土地播下:

「錢秀玲之路」的東方信義、「國家英雄」勳章裡的中庸之道、中比友誼基金中的仁者餘暉。

當布魯塞爾的風吹過刻著漢字的墓碑,我們恍然明白——

所謂聖賢之道,不在竹簡塵封的墨跡,而在:

危難時敢為「不可為」的抉擇、

絕境中願護「不必護」的敵人、

功成後甘作「不須名」的尋常。

錢秀玲用百年人生寫就的,正是《中庸》最深奧也最樸素的真理:「唯天下至誠,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那株江南玉蘭,終在戰火中長成庇蔭世界的巨木,年輪裡盡是華夏文明不滅的微光。

當她抱著六月身孕穿越砲火時,當她扶起跪謝的比利時遺孤時,千年聖賢之道化作具體而微的人性光輝。那些救下的生命,正如宜興故宅的玉蘭——初時只是書頁間一朵乾花,終在歐羅巴土地綻成滿樹芳華,歲歲向世界訴說:

「智仁勇三達德,從不在竹簡深處,而在凡人抉擇的剎那。」

 


為青少年書:


玉蘭姐姐的勇氣課:給青少年的生命啟示

——用平凡選擇照亮世界的錢秀玲

 

第一課:愛學習的人最聰明

「好學近乎知」《中庸21》

就像你們考前熬夜複習,錢秀玲17歲時也抱著化學書苦讀。不過她發現,真正的智慧不僅在試卷上——當納粹要處決比利時青年時,她想起歷史課教的《孟子》,想起堂哥照片後的友情。這就像解數學題,把學過的公式(仁義之心+朋友情誼)組合起來,成功說動德國將軍放人!

生活練習:從朋友身上看到他/她的長處,用心把每個人的好學習起來!

 

第二課:善良是超級力量

「仁者必有勇」《憲問4》

懷著寶寶的錢秀玲挺著大肚子衝進槍林彈雨,就像你們頂著大雨幫淋濕的流浪狗找紙箱。她說:「聽到孕婦哭,就像聽到我老家鄰居阿姨在哭。」真正的善良會讓人忘記害怕——就像你明明怕狗,還是鼓起勇氣抱着受傷的狗狗去看獸醫。

行動挑戰:溫柔的話是慈悲的言語,試看看說些體諒朋友的話,看看對方有什麼反應?

 

第三課:對的事就去做

「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24》

錢秀玲做過兩件超酷的事:

1. 戰爭時救鄰人(比利時人)

2. 戰後救敵人(德國將軍)

這就像在班上挺身保護被霸凌的同學,即使他曾經取笑過你。她的祕訣很簡單:「如果看到有人需要幫助卻裝沒看見,晚上會睡不著覺。」

情境思考:如果看到朋友霸淩別人,你敢像錢秀玲那樣私下真誠勸告嗎?

 

第四課:做了好事不必曬IG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中庸11》

錢秀玲奶奶三次回江蘇老家,鄰居只當她是普通老太太。有次孫女發現她的勳章,她笑著說:「這就像你扶老奶奶過馬路,需要拍抖音嗎?」真正的英雄,都像她墓碑寫的「忘記我」——就像你們班默默整理圖書角的同學。

秘密任務:本週悄悄做些好事,但絕對不告訴任何人!

 

玉蘭花的永恆魔法

錢奶奶家鄉的玉蘭花會結成小燈籠般的種莢,隨風飄到遠方生長。她的故事也像這些種子:

在魯汶大學變成幫助貧困生的獎學金;

在比利時街道變成「錢秀玲之路」的路牌;

在我們心裡變成舍身取義、選擇善良的勇氣。

 

下次看到玉蘭花,記得這朵東方小花教我們的事:

「背《論語》不難,難的是像錢奶奶那樣——

用知識當鑰匙,把緊閉的門打開

用善良做盾牌,阻擋一切對人造成傷害的子彈

在關鍵時刻,

成為照亮黑暗的小燈籠,為身邊的人帶來光明和希望。」


ree

留言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