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有別之錢玄同伉儷
- Stone Tai
- 7月22日
- 讀畢需時 9 分鐘
2025年
新婚之夜,17歲的錢玄同被哥哥推進新房,哥哥對他說:「今晚好好圓房,先留后,再納妾!」錢玄同被迫推進洞房,看著新娘,憤怒地說:「我不愛你,但我也絕不會納妾。」新娘哭了,錢玄同也無動于衷。

新娘叫徐綰貞,是錢家世交徐元釗的女兒。錢玄同和她結婚,算是門當戶對,可是錢玄同從來只把徐綰貞當作妹妹,所以沒有辦法和她在一起。
[錢玄同(1887年-1939年),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字學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也是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
錢玄同,他的父親是清朝舉人,曾經入仕為官,后來回到家鄉教書,他直到62歲才意外得到了錢玄同,所以對這個小兒子異常的喜歡,對他用心栽培,可是在錢玄同12歲時,他就病逝了,又過了4年,錢玄同的母親也過世了。
只有16歲的錢玄同就和同父異母的哥哥錢恂家中,錢恂比錢玄同大了34歲,他對錢玄同就如同自己的兒子一般照顧。因為當時錢恂比較忙,所以照顧不過來時,他就把錢玄同放在徐家念書。
徐元釗是錢父的門生,而且他家中有一個很大的藏書樓,所以錢玄同在這里就能飽覽群書。但是徐元釗唯一不好的事情,他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就不讓家里的女兒讀書。
錢玄同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面對一點都不讀書的徐綰貞,他們就算是青梅竹馬,都沒有辦法愛起來,所以就算成婚了,兩個人除了相敬如賓之外,根本就談不上任何夫妻之情。
成婚后兩年后,看到錢玄同還沒有子嗣,哥哥錢恂很著急,因為是他給弟弟選擇的媳婦,要是導致他無后的話,他心中很抱歉。
錢恂在私底下問弟弟錢玄同:「你結婚兩年了還沒有孩子,是你的問題嗎?」錢玄同面對這個問題,他說:「不是我的問題,但是這件事很復雜。」
徐綰貞的身體本來就不好,而且她因為錢玄同對她不喜歡一直都耿耿于懷,當初她就打算退婚的,可是錢玄同被家中長輩說服了,所以他同意了婚事,徐綰貞才不得不嫁給她。再加上,錢玄同一直都不主動,他們兩個人才沒孩子。
看到錢玄同如此,錢恂就對他說:「弟弟,如果你是在不喜歡綰貞,那麼就納妾吧!」
在當時正處于新文化和舊文化過渡的時期,所以很多文人都是一邊接受包辦婚姻,一邊在外納妾或者養妓,大家都認為是常事。當時的魯迅和胡適都沒有和原配妻子離婚,但是不妨礙,魯迅先生和許廣平在一起,也不妨礙胡適有很多個紅顏知己。
但是錢玄同和他們不同,他對哥哥說:「我這一輩子只有徐綰貞一個妻子,我不會再娶任何人了。」
拒絕了哥哥,錢玄同的朋友們看到他婚后生活不幸福,每次,大家出來聚會都會帶上家屬,唯獨他每次都是一個人赴宴,所以就勸他:「何必苦了自己,納妾也不是什麼大事,你完全可以,嫂子也不會介意的。」
錢玄同對他們的話,一點都不任何,他說;「我是新文化運動『一夫一妻』的倡導者,要是我帶頭納妾的話,不就是自己打嘴巴嗎?」
錢玄同的話,傳入了徐綰貞的耳朵里,她才意識到雖然錢玄同不愛自己,但是她一直都尊重自己。他現在不愛她,可是他們兩個人要過一輩子,這麼長的時間里,難道他都不會愛上自己嗎?所以,她想要重新開始試試。
錢玄同面對朋友和大哥的建議,他都拒絕了,他開始反思自己,既然和徐綰貞要相處一輩子了,為什麼自己就不能嘗試著去和她相處呢?
他們兩個人都想清楚了,這一晚,躺在床上,他們都輾轉難眠,他們看到對方都是這樣,所以就相視一笑。反而有了新婚的那種感覺,他們開始對認真去審視彼此了。
徐綰貞的身體不好,錢玄同就找大夫為她看病,親自給她熬制補品,為她調養身體,在這個過程里,他們夫妻二人的感情慢慢增加了。
就在半年之后,徐綰貞有了身孕,她接連給錢玄同生下了6個孩子,其中一女五男,雖然其中有三個孩子夭折了,可是其他長大的三個孩子都是人中龍鳳,尤其他們的老三錢三強,還是「兩彈一勛」的獲得者。

[錢三強(1913—1992)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兩彈一星」元勳]
能夠把孩子培養的如此優秀,不僅僅因為父母的基因好,更因為家庭的溫暖,爸爸媽媽相愛的家庭,孩子能感受到愛,他們可以一心一意去做好自己的事情,讓自己成為一個溫暖和有夢想的人,因為他知道,在他的身后永遠都有家人在保護他,就算是他摔得頭破血流也不怕。
有了六個孩子,錢玄同和徐綰貞已經很相愛了,他們先婚后愛,讓自己在愛中成長起來,學會了去愛對方。
徐綰貞在婚后,得了宮頸腫瘤,她的身體一度變得很差,但是需要很多的治療費,可是錢玄同不計較費用,只是一心一意給妻子治病,他親自照顧好妻子,為她煎藥,認真照顧她。
當時錢玄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勞累,他在52歲就病逝了,他的妻子徐綰貞在他過世后10年才病逝。妻子可以走在他后邊,都是他的愛在支撐著。
包辦婚姻固然受到約束,但那是那個時代造成的,盲婚啞嫁不好,可是兩個人的結合都是基于門當戶對,知道彼此的底細和性情,這樣的結合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先婚后愛,也未嘗不可。
對于很多自由戀愛,大家一開始真的很相愛,可是愛情來得快去的也快,很快就結束了,這樣的戀愛,未必比包辦婚姻更好。
兩種婚姻制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對待愛情和婚姻都要慎重,一旦開始了,就要認真對待,不要辜負自己,也不傷害別人。
【歷史故事】
觀錢玄同伉儷事,思「夫婦有別」之義
讀錢玄同(1887-1939)與徐婠貞之姻緣故事,心有所感。彼時婚配,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白首偕老者眾;今世戀愛自由,離異者反增。思之,關鍵豈在婚配形式?實繫於夫婦相處之心念與踐行。
聖人垂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第十二章》)成就君子仁德,始於夫婦之結合。能將這最親密的倫常圓滿,仁愛之道方能推及家國天下。何以如此?
《禮記‧昏義》闡明:「敬慎、重正,而後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此乃「夫婦有別」之精義:非關尊卑高下,而在明辨男女天然之別,各安其位,各盡其分,以「義」相繫,以「敬」相待。男主外、女主內,源於體能、心性之異,實為分工合作,共築家室。猶如陰陽相濟,缺一不可。
兩人自不同家門結合,習性、觀念必有差異。相處之間,摩擦在所難免。若無仁愛之心為橋樑,徒增怨懟;唯有相互體諒,彼此成全,方得和諧長久。一味退讓終非良策,智慧在於尋得圓融平衡之道。夫婦相處,正是磨礪此種處世智慧的開端。
後世或有「夫唱婦隨」之說(源出道家《關尹子》),然孔孟真義,重在「夫婦有別」——非主從之別,乃職分之別;非一人獨唱,乃琴瑟和鳴。其核心,不離「仁」與「義」。「仁」為根本惻隱,「義」是合宜踐仁。五倫之道,皆由此發端。實踐之道,在於「知、仁、勇」三達德(《中庸‧第二十章》)。而「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此「智」,非用於評判對方是非,而在明辨己身責任。
觀錢玄同伉儷,足為典範:
錢玄同不因無愛而薄待髮妻,更堅拒納妾。此非僅倡新文化,實乃深明為「夫」之「義」——對婚姻之忠貞,對妻子之尊重。此為大「是」!後見妻體弱,更親侍湯藥,傾心照料,此是盡「夫」之責,彌補前愴。
徐婠貞感念夫君敬重,雖體弱仍甘願生育,延續宗祧,此是盡「婦」之心,以「義」相報。非為舊禮所縛,實因明瞭彼此職分,願以行動回應恩義。
二人由「敬」生「義」,由「義」漸生「情」。寒夜煎藥之手,病榻執守之影,點滴積累,終成相濡以沫的深情。這份以責任為基石、以仁義澆灌的愛,為子女營造了溫暖安穩的成長天地。錢氏子女如錢三強等之卓然有成,豈非家風和睦、父母相愛之最佳見證?
「夫婦有別」之真諦,在於認清本分,各盡其責;以「敬」為始,以「義」相守;進而以「仁」溫潤,滋養情愛。家,因此成為遮風避雨的港灣,成為培育仁德的苗圃。若家家皆能如此,夫婦同心,以仁義持家,則家齊而後國治,天下太平可期矣。觀錢徐二人生平,青絲結髮,白首相依,縱有時代之限,其以「別」立「義」,以「義」生「情」的歷程,恰為這古老智慧,寫下最溫暖的註腳。
為青少年書:
從錢玄同夫婦的故事,看「夫婦有別」的真義
讀到語言學家錢玄同(1887–1939)和他妻子徐婠貞的故事,讓人很有感觸。在他們那個年代,結婚常常是爸媽安排的,但很多人卻能牽手走一輩子。現在大家自由戀愛,離婚的人反而不少。這告訴我們:婚姻幸福與否,關鍵不在「怎麼認識」,而在「怎麼相處」。
就像古書《中庸》說的:「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君子的修養,從經營好夫妻關係開始;做到最好時,他的德行就能影響整個世界。)為什麼這麼說呢?
另一本重要的書《禮記‧昏義》解釋得更清楚:「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先明白男生女生天生不同、各有擅長,才能建立互相尊重、分工合作的夫妻關係;夫妻關係穩定了,親子關係才會好...所以說,婚禮是所有人際關係的起點!)
這裡說的「夫婦有別」,重點不是誰比較厲害、誰該聽誰的,而是尊重彼此的「不同」,找到最合適的分工合作方式。就像:
男生力氣通常比較大,比較適合需要體力的工作(例如:以前種田、搬重物,現在可能是修理東西、組裝家具)。
女生通常比較細心、有耐心(例如:照顧小孩、處理家裡瑣事、安撫家人情緒)。
這就像打籃球,有人負責投籃(得分),有人負責搶籃板(防守),位置不同,但目標一致:贏得比賽(經營好家庭)!
想想看,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的人要一起生活:
你可能喜歡早睡,他可能習慣熬夜。
你愛吃甜,他愛吃鹹。
這些小差異,天天相處難免會有摩擦。
如果沒有「愛」當作溝通的橋樑,只會越來越不開心。
真正的智慧,不是爭論誰對誰錯,也不是一個人一直退讓,而是找到兩個人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學習經營夫妻關係,就是在學習這種「與人相處」的大智慧!
有人聽過「夫唱婦隨」嗎?這比較像是古時候的觀念(老公帶頭,老婆跟著做)。但孔子、孟子這些聖賢更強調的是「夫婦有別」——就像鋼琴和小提琴合奏,雖然樂器不同、聲音不同,但互相配合,才能奏出最美的音樂。核心就是兩個字:「仁」(愛心)和「義」(負責任、做對的事)。
《孟子》說:「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能分辨對錯,是智慧的開始。)這智慧,不是拿來指責對方哪裡做錯了,而是用來提醒自己:我該怎麼做才對?
看看錢玄同夫婦怎麼實踐「夫婦有別」:
錢玄同的「義」與「是」:
雖然一開始不愛太太,但他堅持不納妾。這不只是因為他推動新文化,更是因為他認為:既然結婚了,就要對太太忠誠、尊重她。這是大丈夫「負責任」的表現!(這叫「明辨是非」:知道什麼是「對」的事。)
後來太太身體不好,他親自照顧、熬藥,盡到做丈夫照顧妻子的責任。
徐婠貞的「義」與回應:
她感受到丈夫的尊重,雖然自己身體虛弱,還是願意生下六個孩子。這不是因為被老規矩綁住,而是她明白「生育」是夫妻共同的重要責任之一(在他們那個時代尤其看重),她用行動回應丈夫的尊重與付出。
從尊重到深情:
他們從互相「尊重」(敬),到願意為對方「負責任」(義),點點滴滴累積,最後培養出深厚的感情(情)。
想想那些畫面:丈夫在寒夜為病妻煎藥,妻子在病榻邊感受到守候...這些付出,讓愛慢慢滋長。
這種建立在「責任」與「尊重」上的愛,為孩子創造了最溫暖的成長環境。 他們的兒子錢三強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勛),家庭的和諧與父母的相愛,絕對是最重要的養分!
「夫婦有別」的寶貴啟示:
尊重差異,分工合作:接納男生女生天生不同,找到最適合彼此的角色,像隊友一樣互相配合。
負起責任,做好本分:在關係裡,先問自己「我該做什麼?」而不是「對方哪裡沒做好?」。
用「尊重」與「責任」培養「愛」:真正的愛,常常是從互相尊重、願意為對方負責開始,慢慢累積出來的深厚情感。
溫暖的家是孩子最大的力量:當父母互相尊重、分工合作、充滿愛,孩子會感到安全、有自信,更能勇敢追求夢想,就像錢三強一樣。
錢玄同和徐婠貞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在不自由的年代開始的婚姻,只要雙方願意用「敬」(尊重)、「義」(責任)來相處,也能在漫長的歲月中,培養出珍貴的「情」(真愛),建立一個讓孩子健康成長、閃閃發光的幸福家庭!這份古老的「夫婦有別」智慧,在今天,依然閃耀著動人的光芒。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