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og: Blog2

律師的獨子

  • 作家相片: Stone Tai
    Stone Tai
  • 2024年5月14日
  • 讀畢需時 10 分鐘

我的爸爸是任何人都會引以為榮的人。

他是位名律師﹐精通國際法﹐客戶全是大公司﹐因此收入相當好。

可是他卻常常替弱勢團體服務﹐替他們提供免費的服務。不僅如此﹐他每週都有一天會到勵德補習班去,替那些青少年受刑人補習功課﹐每次高中放榜的時候﹐他都會很緊張地注意有些受刑人榜上是否有名。

我是獨子﹐當然是三仟寵愛在一身﹐爸爸沒有慣壞我﹐可是他給我的實在太多了。我們家很寬敞﹐也佈置得極為優雅。爸爸的書房是清一色的深色家俱﹑深色的書架﹑深色的橡木牆壁﹑大型的深色書桌﹑書桌上造型古雅的燈﹐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在他書的桌上處理一些公事﹐我小時常乘機進去玩。

爸爸有時也會解釋給我聽他處理某些案件的邏輯。他的思路永遠如此合乎邏輯﹐以至我從小就學會了他的那一套思維方式﹐也難怪每次我發言時常常會思路很清晰﹐老師們當然一直都喜歡我。

爸爸的書房裡放滿了書﹐一半是法律的﹐另一半是文學的﹐爸爸鼓勵我看那些經典名著。

因為他常出國﹐我很小就去外國看過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我隱隱約約地感到爸爸要使我成為一位非常有教養的人﹐在爸爸的這種刻意安排之下﹐再笨的孩子也會有教養的。

我在念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在操場上摔得頭破血流。老師打電話告訴了我爸爸。爸爸來了﹐他的黑色大轎車直接開進了操場﹐爸爸和他的司機走下來抱我﹐我這才注意到司機也穿了黑色的西裝﹐我得意得不得了﹐有這麼一位爸爸﹐真是幸福的事。

我現在是大學生了﹐當然一個月才會和爸媽渡一個周未。前幾天放春假﹐爸爸叫我去度假﹐在那裡我家有一個別墅。爸爸邀我去沿著海邊散步﹐太陽快下山了﹐爸爸在一個懸崖旁邊坐下休息。

他忽然提到最近被槍決的劉煥榮﹐爸爸說他非常反對死刑﹐死刑犯雖然從前曾做過壞事﹐可他後來已是手無寸鐵之人﹐而且有些死刑犯後來完全改過遷善﹐被槍決的人﹐往往是個好人。我提起社會公義的問題﹐爸爸沒有和我辯論﹐只說社會該講公義﹐更該講寬恕。他說:「我們都有希望別人寬恕我們的可能。」

我想起爸爸也曾做過法官,就順口問他有沒有判過死刑。

爸爸說:「我判過一次死刑,犯人是一位年青的原住民,沒有什麼常識,他在臺北打工的時候,身份證被老闆娘扣住了,其實這是不合法的,任何人不得扣留其他人的身份證。他簡直變成了老闆娘的奴工,在盛怒之下,打死了老闆娘。我是主審法官,將他判了死刑。

「事後,這位犯人在監獄裡信了教,從各種跡象來看,他已是個好人,因此,我四處去替他求情,希望他能得到特赦,免於死刑,可是沒有成功。

「他被判刑以後,太太替他生了個活潑可愛的兒子,我在監獄探訪他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初生嬰兒的照片。想到他將成為孤兒,也使我傷感不已,由於他已成另一個好人,我對我判的死刑痛悔不已。

「他臨刑之前,我收到一封信。」

爸爸從口袋中,拿出一張已經變黃的信紙,一言不發地遞給了我。

 

信是這樣寫的:

法官大人:

謝謝你替我做的種種努力,看來我快走了,可是我會永遠感謝你的。

我有一個不情之請,請你照顧我的兒子,使他脫離無知和貧窮的環境,讓他從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求求你幫助他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再也不能讓他像我這樣,糊裡糊塗地浪費了一生。

XXX敬上

 

我對這個孩子大為好奇:「爸爸你怎麼樣照顧他的孤兒?」

爸爸說:「我收養了他。」

一瞬間,世界全變了。這不是我的爸爸,他是殺我爸爸的兇手,子報父仇,殺人者死。我跳了起來,只要我輕輕一推,爸爸就會粉身碎骨地跌到懸崖下面去。

可是我的親生父親已經寬恕了判他死刑的人,坐在這裡的,是個好人,他對他自已判人死刑的事情始終耿耿於懷,我的親生父親悔改以後,仍被處決,是社會的錯,我沒有權利再犯這種錯誤。

如果我的親生父親在場,他會希望我怎麼辦?

我蹲了下來,輕輕地對爸爸說:「爸爸,天快黑了,我們回去吧,媽媽在等我們。」

爸爸站了起來,我看到他眼旁的淚水,「兒子,謝謝你,沒有想到你這麼快就原諒了我。」

我發現我的眼光也因淚水而有點模糊,可是我的話卻非常清晰:

「爸爸,我是你的兒子,謝謝你將我養大成人。」

海邊這時正好刮起了墾丁常有的落山風,爸爸忽然顯得有些虛弱,我扶著他,在落日的餘暉下,向遠處的燈光頂著大風走回去,荒野裡只有我們父子二人。

我以我死去的生父為榮,他心胸寬大到可以寬恕判他死刑的人。

我以我的爸爸為榮,他對判人死刑,一直感到良心不安,他已盡了他的責任,將我養大成人,甚至對我可能退出他的生命,都有了準備。而我呢?我自已覺得我又高大﹑又強壯,我已長大了。只有成熟的人,才會寬恕別人,才能享受到寬恕以後而來的平安,小孩子是不會懂這些的。

我的親生父親,你可以安息了。你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我今天所做的事,一定是你所喜歡的。

 

上人與人的相處,難免會有磨擦和糾紛,所以社會的秩序不能沒有法律。當糾紛產生時,就要有維護社會公正的法律來主持公道,而執行者就是法官。

法官的職責就是審理案件,在庭審中,法官會聽取控方(通常是檢察官或原告)和辯方(通常是被告或其律師)所提供的證據和陳述,包括證人證詞、書面證據和其他相關資料。

法官需要對所提供的證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評估,確保其可信度和相關性。這需要法官具備良好的法律知識和判斷力。

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現行法律,法官必須正確地適用法律條文,達到審判的公正。

然而法律是死的,人卻是活的。

許多聰明人,就會走法律漏洞,只要不被抓到就等於沒有犯法。

犯法了只要找一個好律師,就能擺脫罪名,逍遙法外。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顏淵13》

孔子說:「聽別人在訴訟,我跟別人一樣,要做的是如何使訴訟的事情不再發生!」


孔子很清楚,法律能讓社會有一定的平穩,但社會的和諧,不是只有維護法律的公正就能達成的,必竟法律訴訟中,總會有輸贏,輸的人心中難免不服,赢的人也不見得一定是對的一方。

唯有和諧,才會有團結,國家才會強大。一個不和諧的社會,人的團結有多強呢?

要如何才能做到社會和諧?

這才是孔子要的果效——無訟。

人與人總會有磨擦,總有個性不合的人,要怎樣才能把種種問題從根本處解決呢?

就不能停留在法律的規定,必須要深入到人心的覺醒。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為政3》

孔子說:「以政令來管理,以刑法來約束,百姓雖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為恥;以道德來引導,以禮法來約束,百姓不僅会纠正自己的错误、遵紀守法,而且引以為榮。」


孔子的意思是法律雖然能維持社會的秩序,但真正讓社會和諧的不是法律,而是道德仁義的覺醒。

用法律和刑罰來約束,心卻不導正,就會不以犯法為恥。不知羞恥的人,你還希望他能遵守法律,是不是太天真了?

若能引發他人的仁義之心,教導他人禮節以提升自我人格的莊嚴,人就會把犯法不守禮視為一種羞恥,不願為之。

 


弗蘭克·卡普里奧(Frank Caprio)出生於1936年11月23日,多次當選為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5年,被任命為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市的首席市政法官,主要審理非刑事案件,隨後被普羅維登斯市市長和普羅維登斯市議會連續任命了六次。

2000年,弗蘭克·卡普里奧的工作被拍攝成《Caught in Providence》節目,在普羅維登斯地方頻道播出。截止到2023年12月20日,節目YouTube頻道已有200萬訂戶,總播放量已超過4.4億次。

他亦是常出現在各大社群短影音影片的暖心法官,獲封「世界上最好的法官」稱號,其社群粉絲人數達千萬。

對於和規定只差兩秒鐘的車主,他只是對當事人輕輕一笑,然後撤銷罰單;對於停錯地方的腦癌患者,他仔細詢問狀況,在瞭解情況後為他打氣加油並撤單;對於站在法庭上的孩子,他真心的教導,並記住孩子講的每一句話,讓孩子從小學會正義和愛……

他說:「我的法袍下,沒有徽章,只戴了一顆善良同情的心!」

 

法律的目的正是規範社會文明,促進社會進步。懲罰本身不是為了懲罰,不是說坐牢、關押、罰單就是扼殺、禁錮、剝奪。法律的終點不應該是懲罰,而是教人棄惡從善。弗蘭克·卡普里奧還謹記著父親的教誨:「我從未向窮人收取過1分錢。我只是把父親的話變為現實,是這個世界給了我好的迴響。」這早已經不是簡單的審判了,這是教育,是對人性寬容的教育,是展示人性溫暖的教育。

 

「你希望以後變成什麼樣?進監獄、死去,還是有所作為?」

20年前,美國的這位法官向法庭之下的一個18歲少年當頭棒喝。這句話是啟迪,亦是警醒,更是一個法官對一個少年的期盼。法官定義了一個人在道德層面的原則,不一定是一錘定音,也不是絕對無情,法院給人以方向,給人悔改的機會,是在法律邊緣徘徊的人性的啟明燈。

20年後,沒有人能想到,兩人會在法庭重逢。也許弗蘭克·卡普里奧的確有這種力量,當年的少年已經振奮覺醒,萬事努力,積極向上。成為了一個卡車司機,這是平凡卻偉大的轉變。這只是弗蘭克·卡普里奧的眾多事件之一,他用言語,用審判,用結果所傳達的人格力量,影響的遠遠不止這一個人。

 

有一位女士因著積欠400美元罰款(1萬2千多元台幣)出庭,並表示她的兒子去年三月被殺害,因此兒子未能繼續向社會安全局繳費,逾期繳納共75美元,而社會安全局的作法是,取消母親的補助(母親是兒子的保證人),直到母親來處理為止。

卡普里奧:「我會將金額減少至50美元,你需要多久才能償還?」

女士:「我現在可以償還50美元,謝謝您」。

卡普里奧:「你付完還有剩餘的錢嗎?」

女士:「付完我只剩5美元」

卡普里奧:「我不會讓妳只剩5美元離開,我會取消一切罰鍰,祝福妳,事情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對於剛剛失去自己孩子的母親,他體諒,他寬容。法官得知交完罰單僅剩5美元的她後,便陸續撤銷了5個罰單。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失去孩子是崩潰的,此刻的罰單無疑是雪上加霜,在聽完這位喪子母親悲慘的經歷後,弗蘭克·卡普里奧表示感同身受,他說也會試著維護整個城市的權益和她的情況綜合考慮,將罰款費降至50美元。在審判過程中,弗蘭克法官不像其他人,用某些教條或法規讓群眾信服,反而更在意她兒子的情況和社會安全局事情的進展,這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動。

 

卡普里奧:「我會撤銷你所有的違規,且這次的違規不會給你留紀錄,也不會讓你繳罰鍰…你們的世代是偉大的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激發了美國人空前絕後的愛國心」並向老兵致上敬意。

對於一位不善言辭的越戰老兵,他理解,他感激。這個老兵去退役軍人醫院接受治療時,得到了一張罰單。當時情況混亂,導致無處停車,停在了斑馬線上,被開了一張罰單。對於此,弗蘭克·卡普里奧法官卻真誠地感謝了他曾為國家做的貢獻,重點並沒有放在他的「罪過」上,他認為老兵是值得敬佩的,他們在戰亂年代為國參戰,不得不常年來退役軍人醫院治療戰時留下的傷殘,國家卻給他們開了100美元的罰單,這十分不合理。而且當時美國停車環境確實亂雜,對於一個腿腳不便的退伍老兵,他認為不應該如此苛刻。細微之處見真情,這不是包庇,更不是徇私枉法,而是對人性的肯定,對老兵的關照。

 

一位單親母親,有著停車罰單及2次闖紅燈紀錄,在審理過程中卡普里奧理解她要平衡工作、學業和孩子,在酌減費用後,單親母親仍無法負擔,須安排分期還款計畫,知道這位母親有籌錢的難處時,卡普里奧便動用了民眾的善款,幫助她繳清費用。

並當庭讚許她,不畏辛苦,奮發向上的精神,是孩子的榜樣。一切都讓民眾表示熱淚盈眶,感謝法官讓單親母親能在這個世界上有喘息的空間。

 

法律的目的正是規範社會文明,促進社會進步。懲罰本身不是為了懲罰,不是說坐牢、關押、罰單就是扼殺、禁錮、剝奪。法律的終點不應該是懲罰,而是教人棄惡從善。弗蘭克·卡普里奧還謹記著父親的教誨:「我從未向窮人收取過1分錢。我只是把父親的話變為現實,是這個世界給了我好的迴響。」這早已經不是簡單的審判了,這是教育,是對人性寬容的教育,是展示人性溫暖的教育。

當弗蘭克·卡普里奧法官火了以後,也有否認的聲音。

「我們不能說這些聲音不對,有這麼多人捍衛法律,我們應該感到幸福。」對此這位老法官是尤為理解的,他回應:「當你處在人生低谷,擊潰你人生的並非是一次犯罪,而是不願意重新振作的罪惡感......有時候人們批評我太寬容了,我不是在寬容,我是在幫助人們,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某些東西.....」

情真意切,發自肺腑。這位法官超越法律了嗎?輕視規定了嗎?不,都沒有,他仍然在做著自己本分的事情,這些公路上的事情,這些罰單上的事情,難道就要因為一張紙判定一個人的性質嗎?他的判罰既富有智慧又充滿溫情。超越法律而不違背法律,這才是法律本應該的目的。

因此凡事不能矯枉過正,都要追求統一,而弗蘭克·卡普里奧做到了。他在維護道路安全的基礎上,沒有縱容或鼓舞民眾去闖紅燈開罰單,而是在犯錯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情況,減輕他們的負擔,在他們的精神層面上,深入分析,真真正正的明白犯錯的理由和根源,這是符合大眾期待值的,是散發人性光輝的審判。

 

Comments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