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og: Blog2

知之知之乎

  • 作家相片: Stone Tai
    Stone Tai
  • 2021年8月1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列子》有這樣一段話:

君見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箠而隨之,欲東而東,欲西而西。使堯牽一羊,舜荷箠而隨之,則不能前矣。

﹝列子‧楊朱‧13﹞

您見過那些放羊的嗎?上百隻的一群羊,讓一位孩童扛著羊鞭跟隨著,想讓羊群向東,羊群就向東,想讓羊群向西,羊群就向西。如果讓堯在前面強行牽著一隻羊,讓舜扛著羊鞭在後面趕著,那麼羊反而不能順順當當、自由自在地往前走了。


堯舜是治國的聖王,你叫一個聖王去牧羊,能做得好嗎?

給堯舜一點時間學習,他們肯定會做得很好。但堯舜是牧羊的人選嗎?

堯舜如果去牧羊,誰來治國呢?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衛靈公‧34﹞

孔子說:「君子不可讓他只做一方小事,而可授予重大使命;小人不可授予重大使命,而衹能做一方小事。」


一個人應授予什麼職位,做什麼事,要看這個人的心志、德行和能力。

一位有仁德的君子,有志於使天下太平,如果只讓他知道一些、又不知道一些,又不授於他官位,讓他如何治國?

一位重視自己利益,沒有仁慈之心幫助別人,沒有平天下之志氣的小人,即使讓他知道治國平天下的聖人之道又能怎樣,授予他再大的官,天下能平嗎?恐怕最後是讓百姓活在水深火熱中,而把天下收到自己囊中。



孔子認為:一位學究天人的君子,有濟世的仁心,和以人為本的慈懷,且能知人善用,就要讓他治理國家;小人或有專長,但心志不在濟世救人,就讓他發揮他的專長,做他擅長的事,輔佐明君治國就可以了。

孔子當官時,曾提拔有德行、有能力的弟子,讓他們治理一方的政事。德能不足的弟子,孔子當然就不會隨便讓他們當官,會好好的教育,待其德能具足時,再提拔不遲。


子路就曾經安排德能不足的子羔當費市市長(費邑邑宰)。被孔子罵「誤人子弟(賊夫人之子)。」


季氏曾經請閔子騫做費邑的邑宰,但是閔子騫拒絕了。當時子路是季氏的家臣,他就為季氏物色了同門弟子子羔。子羔比子路小21歲,孔子曾說「柴也愚」、子羔比較愚魯,孔子認為他的學業還不圓滿,還不具備出仕做官的條件。所以說子路這樣做是誤人子弟。

子路知道自己理虧,卻還要強行辯解:


子路說:「有百姓和各級官員,也有土地與五谷,何必讀書,然後才實踏所學?」孔子說:「這就是為師討厭巧言善辯者的緣故。」

﹝先進‧25﹞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社稷:為土神與穀神。

還不知道聖人治世的道理,憑什麼來治理地方?

子路只知道這個職位要有人擔任,卻不理擔任職責的人是否具備這個德行和能力。或許子路認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卻忽略了子羔還沒把聖人之道的基礎打好,在黑暗的政治中,子羔能堅定自己的立場嗎?會不會隨波逐流?會不會喪失了聖人的志向?

如果真的失去了聖人之志,豈不是害人嗎?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政‧17﹞

孔子說:「子路啊,我教誨的你明白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關於『知』的真諦。」


這句話很繞口,又知又不知的,到底是知還是不知?好像是沒頭沒腦的一句話,令人費解。

到底孔子所講的知、不知是指什麼?

孔子所指導的,當然就只有聖人之道。所以問子路知道、不知道,就是指聖人之道的學習。學過了聖人之道,真的學會了嗎?明暸了嗎?

知道,行出來的就是聖人之道;不知道,行出來的就不是聖人之道。

聖人之道是實實在在的學問,騙不了人,從言語、行事中就能了解到學道之人到底明不明白、知不知道。

比如顏回,孔子觀察其言行和心理狀態,就稱讚「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顏回確實了解孔子所教的,教過了就能在他的言行中,看到他在實踐所學。

子路的個性比較直率,也比較魯莽,對孔子所教導的,常常不上心。所以孔子對子路比較不放心。在對子路的指導上,由於他個性的問題,孔子就會比較直接,有時候甚至用責罵的方式。

子路雖然個性很倔強,但對老師還是很尊敬的。

整體來說,對聖人之道的實踏,子路是有待加強的。

孔子對子路說這句話,就是直接的點出,子路還沒掌握好聖人之道。主要是提醒他注意學習、要更用心的學習,要能將聖人之道好好的實踐,有過失要能自覺改過,不要明明知道不對,還是耍個性、耍嘴皮不認,這樣就不是一位君子應有的作為。

Comments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