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og: Blog2

神祕的十六號

  • 作家相片: Stone Tai
    Stone Tai
  • 2024年12月3日
  • 讀畢需時 10 分鐘

作者:鄒敦憐。轉載自90.3.20聯合報

2024年

辦公室裡同事們閒聊的對象常是學生。那一年,開學不久,坐在對面的王老師新接一個班級,才沒幾天就聽到她喜孜孜的說:「我今年的運氣真好!這個班的家長也挺願意配合,班上的素質很整齊,尤其有一個學生,將來有可能當總統!」到底發生什麼大事?讓王老師這麼看好這個學生的未來?

原來,當大部分小一新生對學校都還不太熟時,這個學生竟然在班上發送自製的注音版學校地圖。王老師展示那張稚氣的手繪地圖,很得意的說:「我從來沒遇過這麼有創意的學生!這張地圖讓他成為孩子王,但他一點都沒有霸氣,跟誰都合得來。才幾天而已,就顯現了十足的領袖氣質,真是不容易!」王老師的運氣讓大家十分羨慕,「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本來就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啊!

我有點扼腕,我教自然科只教一到八班,王老師卻在九班。不能教到這種天才型的學生,真有點遺憾呢!

王老師本來就是個負責認真的老師,教到這一班,更激起她百倍的教育愛。她不時向我們報告班上學生的動態,那個未來可能當總統的學生,更是她的最愛。她常這樣引起話題:「我們班那個十六號啊……」接著說的都是十分令人感動,不太像七歲孩子做的事。這個神祕的十六號,曾把自己的飯盒分一半給飯盒打翻的同學;曾義正辭嚴的指責嘲笑別人跌倒的同學;曾在王老師感冒失聲時,默默的泡一大壺彭大海加菊花!神祕的十六號做這些事時,都是默默的做,王老師常要等其他家長的感謝在家庭聯絡簿上出現時,才知道十六號又做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懂得利他的行為?怎麼能那麼心甘情願的把束西與大家分享?每聽王老師說一次我就在心底暗暗佩服一次。

我們已經習慣把這個十六號稱做王老師的「寶貝」。十六號的厲害還不止於此,他的成績很好,字也寫得很漂亮。王老師曾亮出十六號的國語習作給我們看,那端正清晰的字跡,超過許多二十歲的大人。更難得的是,十六號這些是自動自發的。據王老師說,十六號的爸爸只是退伍的老兵,年紀超過六十了,媽媽又是領殘障手冊的小兒麻痺症患者。在家裡爸媽幾乎沒時間管他,這個十六號還是樣樣比別人強。我想到阿扁總統就是貧戶出身,父母只是很平凡的農人,卻能造就一個總統。每次談到這兒,我們都不免感嘆上天的安排:有的父母得花許多錢送孩子東學西學,深恐孩子輸在起跑點,但是孩子卻像扶不上牆的軟泥,一沒人叮嚀就全然失控。十六號的父母為生活奔波,忙得根本沒時間給孩子「加油」,但十六號的表現卻是那麼的好!

第二學期,原來教王老師班自然科的秦老師請假,為了親眼目睹這個神奇的十六號,我自告奮勇接他們班的自然課。第一堂課點名時,我仔細的看了看十六號。他穿著簇新的衣服,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讓人非常失望。這真的是王老師的寶貝十六號嗎?再一次仔細看看他的名牌:10916,沒錯啊!就是讓我如雷貫耳的十六號!我簡單的問了幾個上學期應該教過的概念,很多學生都舉手發言。


我一直很期待十六號的回答,可是他從頭到尾只會呆呆的坐著,一雙無神的眼盯著自己衣服上的鈕扣。難道王老師一整個學期的描述都是虛構的?我絕對不敢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會做這麼無聊的事!

不用幾天,我就發現:這個十六號簡直是惡魔的化身!我幾乎每節課都要調停他和同學的糾紛:一下子是未經許可拿同學的東西、一下子是粗手粗腳動到同學卻不肯承認。他似乎非常容易動怒,一生起氣,周圍的同學都遭映。我對孩子的容忍度已經算很高的,但也已經氣得快打人。有幾次我無計可施,只能從他背後緊緊的扣著他,希望他別又對同學動手動腳。我可以感覺到他原本僵硬的身體,在我的懷裡慢慢的融化放鬆,從我懷裡掙脫出去後,他會較為安分些,但也不能維持太久。

上過幾堂課,我心中的疑惑已經多得快把我淹沒,我實在不敢問王老師是怎麼一回事?我很謹慎的回答王老師詢問的問題:「我們班還好吧?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很留意的觀察王老師容顏,在她的臉上,看不出特別的煩躁,我無法從中推斷十六號是否也造成她的困擾。除了多上兩節課外,我又報名研習中心的一項長期研究計畫,所以這一學期我很少在辦公室待著。不是去上課,就是去找資料,我很少在加入辦公室中分享經驗的對話,所以也沒再聽到十六號神奇的事蹟。另一方面,我實在不好意思問:為什麼十六號的表現這麼差?我總會想到「踰淮為枳」的典故,按照理論,從學生可以看到老師的影子。十六號如果真的在王老師面前和在我面前有這麼大的差異,那不是表示我教得不夠專業?一想到這點,就讓我心裡非常不安。我像穿新衣的國王,深怕別人戳破謊言,發現真相,知道真正的問題的是在我身上。

我有些後悔接了秦老師的工作,如果不接,也許我可能多兩節備課的時間,也許我可以聽到更多有關十六號的報導,可以確定的是,我一定不用常常生自己的氣,氣這個十六號打斷我的上課,把我的教室弄得雞飛狗跳。然而,我從來不是一個容易輕易放棄的老師,既然問題是出在我的身上,就得在別人發現前趕快補救,我想好好的改變我的態度。於是,我對十六號用了加倍的心力,兩節課的下課時間,我把他叫到身邊。有時不斷的逗他說話,有時請他幫我做事情。當我提出一個問題時,我總會把眼光轉向他,一種非常溫柔、期待的眼神。我的問題不難,又會在提問題時加了許多暗示,答案幾乎是呼之卻出。其他的同學老早舉著手揮舞著,急切的希望我趕快點他們起來發言。我常把教室的氣氛弄得像一鍋沸騰的水,因為我在等,希望十六號能自動的舉手發言,恢復他應有的表現。終於,有一天十六號舉起了手,我像中了特獎一樣,趕緊讓他站起來說一說。天啊!真不愧是王老師的寶貝,他回答得非常好,我忍不住請全班為他鼓鼓掌!

有了這一次的打破僵局,我和十六號之間逐漸建立了信任。我知道他家沒有很多的錢買課外書,就把自己買的科學童話借他。我不經意的問他書中的內容,他都能一一回答。當他把我這套書都看過了,我教他可以到圖書館借書。隔了一個星期,他捧著自己借的書給我看,自告奮勇的說,願意在課堂中講一個有關影子的故事。就像磨合過的汽車,我們之間的溝洲通越來越順暢。我隱約感覺到他很喜歡我,也很願意在我面前有好表現,這點讓我十分欣慰。有一次,我摸摸他的頭,隨口問了句:「是誰幫你洗頭的呀?」下一次的自然課,他像一隻甜蜜的小貓倚在我身邊說:「老師你摸摸看,昨天是我自己洗頭的喔!」看著那個小小的頭顱,我想到這幾個月馴服他的過程,心中產生了許多想法。還好,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所在,不然傳出去說,我把別人的資優生教成問題學生,那是多麼丟臉的事啊!

我承認我對十六號是有點偏心,但對一個好學生有偏愛的心是應該的。自從他恢復了該有的水準,班上的氣氛好極了,我教起來很有成就感。我漸漸能體會到王老師津津樂道的原因,現在連我也忍不住想把心中的得意告訴別人呢!學期結束時,我要學生做兩張圖文報告。才一年級的孩子,我不敢要求太多,只要他們能正確的剪取報章或雜誌的資料,端端正正的貼到資料本上,然後寫一段短短的心得報告就好。我把所有班級孩子的作業堆在桌上,如果真要仔細看完這些作業,得花許多時間,我只能走馬看花的瀏覽過去。但是我忍不住被十六號的作業吸引住。這一學期他看了不少課外書,他的報告竟然是十篇讀書心得,他用充滿童心的語氣寫下對這些動物故事的看法,還畫上美麗的插畫,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短文,而是一篇篇精采的文學作品。我忍不住把這份作業拿到王老師面前,告訴她:「你們那個十六號真不是蓋的,我看他將來別去當總統好了,應該改當動物生態作家!」

我的話讓王老師足足愣了三十秒,她一臉茫然,彷彿完全不知道我說什麼。

我把作業推到她面前,提醒她:「你說過的呀!那個你的寶貝呀!會自動把東西和別人分享,很有領袖氣質的十六號呀!你不是說他和阿扁一樣,以後有可能當總統嗎?」王老師瞭解了,不過她張大了嘴,很驚訝的說:「你說那個十六號轉學了,來了一個轉學生,因為正好是男生,我就把他按插在十六號這個號碼。這個十六號是個適應不良的問題學生,在前一個學校待不住才轉來的,和原來的那個十六號完全兩樣。他剛來的時候,只要他一進教室,全班同學就開始神經緊張。好幾個科任老師都向我反映過,只有你沒來告過狀。我嚇也嚇了,罵也罵了,還送去訓導處兩次。我和家長天天打電話都快煩死了。後來不知怎麼一回事,他慢慢變好了,應該是漸漸能適應學習生活了吧?」王老師接遇作業,看了看說:「這真的是他做的嗎?他寫在聯絡本上的生活小記的,也沒寫得這麼好呀!」

王老師不敢相信的翻著作業,長久以來在我心中的疑感終於一點一點的解開:原來兩個學期的十六號是不同的人呀!我在學期初見到的暴亂場面,也並不是針對我的,我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竟然擁抱著一個這麼大的祕密!我決定不把事情對王老師說得更清楚,畢竟這是我和我自己的祕密。從這次以後,遇到表現失常的孩子,我總是抱著期待。始終堅定的相信,只要哪天能揭開蒙在他外表那層偽裝,得到孩子誠心的信任,一切都會有轉機。我願意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潛力無窮的,「神祕的十六號」!


故事中的老師沒有察覺到「十六號」已經換了一個人,但發現「十六號」和王老師說的不一樣時,並沒有去詢問王老師,而是選擇了自我反省,這說明了老師心中相信「十六號」是位好學生,因此認為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所以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來幫助「十六號」。這種積極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最終幫助「十六號」改變了,這正是羅森塔爾效應的體現。

羅森塔爾效應說明了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信念能夠顯著影響學生的表現和進步。當教師對學生抱有高期望時,他們的態度、表情、輔導和贊許等行為都會傳遞出這種期望,從而激勵學生作出積極的回應。學生在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下,往往會超出自己的預期,實現更好的表現。


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在1968年的一個不經意的日子,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踏入了一所普通學校,展開了一項意義深遠的實驗。他們從1至6年級每個班級中隨機挑選出三名學生,共計十八名,這些孩子被賦予了新的標籤——他們被認為具有高智商,是未來的佼佼者。這份名單被交到了校長和老師的手中,他們被告知這是一個科學測定後的結果,但要求對此保密,以保證實驗的純粹性。

八個月的光陰轉瞬即逝,羅森塔爾一行人再次回訪該校,對這些孩子進行了復試。結果令人矚目: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他們性格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旺盛,更願意與人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孩子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這一切的背後,是心理學中一個著名的效應——羅森塔爾效應。這個效應揭示了積極期望的力量,當人們接收到來自他人的積極暗示時,他們的進步速度會加快,發展得更加完善。在這個實驗中,校長和老師受到了權威人物的暗示,自然而然地對這些名單上的學生傾注了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在態度、表情、輔導、贊許等方面,他們傳遞出了對這些學生的期望,這些期望如同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潛能。

學生們感受到了這份期望,並作出了積極的回應。他們不負眾望,經過長期的培養和鼓勵,最終創造了奇跡。羅森塔爾的實驗不僅展示了人們在情感和觀念上會接受他人的暗示,還表明了人們會不自覺地受到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這種心理共鳴效應,使得期望和讚美成為了推動人們向前的強大動力。


這個故事中的老師,雖然沒有意識到「十六號」的變化,但他的積極期望和努力最終促成了學生的改變。這就像是羅森塔爾實驗中的情景,老師的期望和信念成為了學生進步的催化劑。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公冶長10》


宰予在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頭沒有辦法用來雕刻,廢土砌成的牆壁沒有辦法塗得平滑。我對予有什麼好責怪的呢?」孔子又說:「過去我對待別人,聽到他的說法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待別人,聽到他的說法,卻要觀察他的行為。我是看到予的例子,才改變態度的。」


在孔子的心中,他堅信每個人都有良知,都有仁、義、禮、智、信這五常之德,正如他所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孔子的教育宗旨,在於啟發每個人內在的道德潛能,引導弟子們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反思,不斷克己復禮,最終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展現出這五常之德。

這一根本的「信」至關重要,如果一個老師像對待宰予這樣的學生一樣,認為他是「朽木、糞土」,那麼教育便失去了意義。

孔子認為宰予的行為只是習性所致,而非其本性。如何轉變學生的習性,激發其本性中的五常之德,正是為人師者所肩負的責任。

孔子自我反省,意識到自己未能盡到一個教師的職責,只因聽到學生承諾會努力學習,他便輕信了,未能進一步關心學生是否具備突破自我障礙的意志力。因此,宰予成為了孔子的一個啟示,提醒他不能僅憑言語就輕信,而應實實在在地幫助學生克服自我障礙,這才是為人師者盡責的表現。

「十六號」老師的心態也符合了孔子的教育基本心態,才有最後改變了「十六號」的成就。

愿天下為人師者,都要堅定的相信每個人都有善美的品德,只是有些人已經表現出來了,有些人則等待着良師的啟發。

Comentários


+6010-2480306



9, Jalan CU1, Taman Cheng Utama, 75260 Melaka. West Malaysia

  • facebook

©2019 by 四書經典研習.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