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信守善道
- Stone Tai
- 2024年11月19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24年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述而1》
孔子說:「闡述而不創作,相信並喜愛古代文化,我私下裏把自己比作老彭。」
孔子認為,天道早已存在於天地生成之前,並非由他所創,這觀點與老子《道德經》中的思想相符。因此,孔子終其一生努力學習、實踐並推行天道之理,期盼人人能依循天道,使天下得以安定和諧。孔子對弟子們說,他所講的道理只是闡述古代聖人對天道的理解,而不敢隨意增改。他謙虛地將自己比喻為「古文翻譯員」,負責將古聖的天道之理用當代語言表達,使人理解。而最好的闡述方式就是身體力行。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泰伯13》
孔子說:「堅定的相信天道而努力的學習實踐,君子一生都守住這條光明大道至死不變。」
這句話表達了孔子的理念:對天道的信仰不應止於口頭,而應徹底融入生活中,並從中不斷學習、體悟,堅守至終。
這裡「篤」字意指真誠而專注,帶有穩定深厚之意。孔子教導我們,若真心相信天道,便要實踐在生活中,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成就自己,達到聖賢之境。
比如,從馬來西亞前往新加坡,往南行便是正道,行則可達。然而若心中認可此方向卻不願前行,則永遠無法抵達;或心向往之卻偏向東行,也將無法到達。信道而不行,或不按道而行,最終都無法達到目的。
有個人在沙漠中行走了兩天,途中遇到一場暴風沙,風沙過後他已無法辨識方向。當他幾近支撐不住時,忽然發現前方有一間廢棄的小屋。他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進屋內,這是一間不透氣的小屋,裡面堆滿了乾枯的木材。他走到屋角,無意間發現了一台抽水機,頓時燃起了希望。
他立刻上前試著抽水,但無論如何努力,依然抽不出一滴水。他沮喪地坐下,這時發現抽水機旁邊放著一個軟木塞塞住的瓶子,上面還貼著一張泛黃的紙條。紙條上寫著:「要用瓶中的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水!請記得離開前再將瓶子裝滿。」
他拔開瓶塞,果然看到瓶中裝滿了水。此時,他的內心開始掙扎——如果自私一點,直接喝下瓶中的水,他便能解渴,或許有機會活著走出這間小屋;但若按照紙條的指示,把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機中,萬一水一去不回,他可能會渴死在這裡。要不要冒這個險?
最終,他決定冒險,將瓶中的水全數倒入破舊的抽水機中,顫抖著開始汲水。奇蹟出現了,水大量湧出!他痛快地喝足了水,然後將瓶子重新裝滿,塞好瓶口,並在紙條後面加上自己的話:「相信我,真的有用!」
後來拿到這瓶水和字條的人,就如同接受聖賢教育的人,須懷信心,堅定地將水倒入抽水機中,才能引出源源不絕的活水。若只是懷疑前人的忠告,直接喝掉瓶中的水,不僅會失去自己的生機,也會斷送後人的機會。
孔子拿到古聖先賢留下的典籍,深信不疑,並身體力行,最終成為聖人。顏回跟隨孔子學習,篤信天道,也成就了聖人之德。然而,令孔子感到痛心的是,許多弟子雖有機會接觸天道,卻未能用心學習,更未能在生活中真實踐行。這是因為天道不真嗎?還是聖人傳下的經典不可信?抑或是讀書和學習的人根本不信,只是表面上假裝相信?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子張2》
子張說:「擁有五常之德卻不加以弘揚,信奉天道卻不忠誠篤實,那麼天道對這樣的人而言,既可以說是有,也可以說是無。」

子張(顓孫師,字子張,亦單稱張,前503~?),是孔子的一位得意門生,春秋時期陳國陽城(今河南省淮陽縣)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春秋時期儒者。
子張的這番話意味深長:天道是否在一個人身上,取決於他是否具備真正的德行。若一個人不能孝順父母,無法友愛兄弟姐妹,無法引領身邊的朋友走上正道,那麼即使他自稱了解天道,也不過是言過其實,根本不懂天道的真義。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大學》
「一位修身君子能學習到天道,必定是忠誠信實來得到真傳,而一旦驕傲自滿,就會因此失去它。。」
學習聖賢之道後,若自認為自己的方式優於聖賢的道理,這便是驕傲自滿的心態,這種人最終會偏離正道,徒勞無功。
真正的忠信,正如宗聖曾子所言,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生堅守、謹慎行持,直到生命的終點。
如今有人認為孝悌之道因時代變遷而不再適用,或覺得仁義已隨著時代進步而過時無價。
事實上,孔子的時代距今已近三千年,但天變了嗎?地變了嗎?天地萬物依然運行如常,那麼天道又怎會失效?
因此,修身的君子應該奉行仁義,踐行孝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樣家族才會和睦,事事順利。
人人在家庭中行孝悌,走入社會便能以仁行義,這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願景方能實現。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