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明明德_02
- Stone Tai
- 2020年3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0年3月9日

1. 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閒,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閒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盡心下‧67﹞
孟子說:「山坡的小路就一點點寛,經常不斷的去走才會變成一條寛路;只要一段時間沒人走,就會快的被茅草堵塞了。現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
明德的本性是人本有之,問題在於人有沒有常常將本性流露於言行中。若本性常常閉塞不用,就好像太陽被烏雲蒙蔽,光明好像不在了。
簡單的說,每個人都有一顆善心,有的人常因利益而蒙蔽了自己的良心,久而久之,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自己也不知道,在別人的眼中已經自己是一個不善之人了。
周處除三害:西晉時期,義興有一個名叫周處的人。他自小沒有人管教,遊手好閒,不肯讀書,但他長得高、氣力大,經常恃強凌弱。當地居民對他既討厭、又害怕。而義興附近的南山住著一隻白額猛虎,經常傷害百姓家畜;當地的長橋下又有一條大蛟龍,出沒無常。南山猛虎、長橋惡蛟、惡霸周處三者為義興帶來了極大的災害,當地人合稱「三害」,其中更以周處為甚。
有一天,周處在街上遊蕩時遇到看到百姓都悶悶不樂。他好奇下便向一位老人問:「今年的收成不錯,為何大家都愁眉苦臉呢?」老人無奈地告訴他:「義興三害未除,大家也樂不起來。」周處第一次聽到「三害」這個名稱,便問:「甚麼是三害呢?」老人就告訴他:「南山猛虎、長橋惡蛟,再加上周處你,不就是三害嗎?」
周處聽後非常吃驚,想不到自己竟與猛虎惡蛟並列「三害」。他立志要改過遷善,於是執弓配劍,怒殺虎與蛟。
周處千辛萬苦將猛虎惡蛟殺了,回到家裏,知道他離家三天後,人們以為他死去,都挺高興,使他認識到,自己平時的行為被人們痛恨到什麼程度了。
他痛下決心,離開家鄉到吳郡找老師學習,拜陸機和陸雲這兩位很有名望的老師,刻苦讀書、修養品格,最後更成為一代忠臣,百姓皆為稱頌。
周處天生就是惡人嗎?不是的,只是因為沒有人教育他,沒有好好的學習,所以就走偏了。後來知道山有猛虎,江有惡蛟,他決意為民除害,表示他的善心依然存在。當他把猛虎惡蛟除掉後,深深發覺自己這其中一害,比猛虎惡蛟還讓人害怕,就決心要將這最大的一害除掉,怎樣做呢?
不是自殺,而是自救,找到了好的老師,用心學習,改邪歸正,最後成為一代忠臣。
周處本有善心,但沒有引導,就依著自己個性喜好來待人處事,後來良心發現,還要經過老師的引導,自己努力的改過,才慢慢的讓人對他改觀。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中庸‧21﹞
孔子說:「喜好學習聖人之道,就會越來越有智慧;學習到了聖人之道,能身體力行,就越來越能流露自己仁心;明白聖賢之道就會發覺自己很多的偏差過失,會感到羞恥而改過,就是最大的勇氣了。體悟了智仁勇這三個道理,就知道如何修持自身;知道如何修身,就知道如何幫助他人也一樣修身;每一個都知道如何幫助他人修身,就知道如何可以使到天下的每一個國家都能安定了。」
明明德,就是要從學習聖人之道開始的,學習了聖人之道,要身體力行,不要把聖人之道當作一種知識,知而不行等餘不知,反而會被自己過多的知識給害了。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這個道理。
孔子說:「聽聞了正道而不能改邪歸正,有不善的言行不能自我改正,是我(對弟子們)的憂心事啊。」
所以人生中最大的勇氣莫過於敢於面對自己,過失勇於承認及改正。
能學習聖人之道而自修己身,才懂得如何去幫助別人。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