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明明德_06
- Stone Tai
- 2020年3月2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 《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
《大甲》也是《尚書》中的一篇。
夏朝桀王在位時,重用奸臣,排擠賢臣。他重用一個叫趙梁的小人,此人專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樂,如何勒索、殘殺百姓。夏桀繼位後的第十七餘年,有人引見伊尹給夏桀,伊尹以堯、舜的仁政來勸說桀,希望桀體諒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聽不進去,伊尹只得離去。
臨走前,桀自豪地告訴伊尹:「人民跟我的關係,就是太陽和月亮的關係。月亮沒有滅亡,太陽會滅亡嗎?」伊尹離去後,將這句話告訴給了成湯,成湯也將這句話告訴給夏朝的百姓,以試探夏民對桀的態度。沒想到夏民竟指著太陽惡毒地咒駡桀:「若太陽什麼時候會滅亡,我這個月亮願意跟你同歸於盡!(時日曷喪,予及如偕亡!)」這便是成語「時日曷喪」的由來,表達了一種願意與憎者去死的仇恨心理。
桀文武雙全,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商湯在伊尹謀劃下,起兵伐桀。桀戰敗後被湯俘獲,放逐于南巢,夏朝覆亡,數年後死于南巢,夏朝滅亡。

大甲(太甲)是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繼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連寫《肆命》、《祖後》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後前兩年,其作為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破壞湯王制定的法規。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放逐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湯陵社區),讓他自己反省,自己攝政當國,史稱「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今亳州市譙城區),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
《大甲》篇裡有一句話提到:「顧諟天之明命。」,意思是常反觀自照上天賦予我們的光明本性。
我們又看到聖人的教育,還是一樣離不開天,對天有一種敬畏之情。
太甲在位時迷失了本性,伊尹將他放逐到桐宮守墓、思過,若太甲只是陽奉陰違,伊尹怎會將他迎回亳都,還政於太甲。
想當然伊尹不會不教育、不啟發太甲。至於詳情就無可考察了。
太甲的改過,亦可謂之「重作新民」。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