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 Tai2020年3月1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二)在明明德_032.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盡心上‧4﹞ 孟子說:「一切都在我身上齊備了。反求諸己,誠意於天賦於的天性中,沒有比這更大的快樂了。竭力於忠恕之道而行,所求的仁道就無比的接近了。」...
Stone Tai2020年3月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二)在明明德_021. 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閒,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閒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盡心下‧67﹞ 孟子說:「山坡的小路就一點點寛,經常不斷的去走才會變成一條寛路;只要一段時間沒人走,就會快的被茅草堵塞了。現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
Stone Tai2020年3月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二)在明明德_01第一個「明」字是動詞,是明白的意思,也是彰顯的意思。 「明德」是上天賦與我們的光明本性,就是中庸裡所講述的「天命之謂性」。 「明明德」就是去了解、明白自己的本性,從而了解「天」。由於本性源自於天,所以我們人能和天聯繫的唯有本性。聖人之教,就是引導我們回歸本性的自然,人要合天...
Stone Tai2020年2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一)大學之道_066.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公冶長‧13﹞ 子貢說:「老師的文章(文獻與修養),可以接受到,也聽聞得到;老師所講有關『本性』和『天道』,就沒有辦法接受,也無法聽到。」 子貢知道孔子有一以貫之的大道,孔子曾向子貢訴說,但子貢不...
Stone Tai2020年2月2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一)大學之道_05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4﹞ 孔子杜絕四種弊病:不主觀臆斷,不堅持己見,不頑固拘泥,不自我中心。 簡單的說,這「四毋」,就是放下自我去順天、合天。 這這「四毋」都是「己所不欲」、都是要丟棄的,不丟棄的話,人就自滿了,心中都有很多的「我我我我」,那裡還有...
Stone Tai2020年2月1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一)大學之道_044.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12﹞ 子貢說:「我不願別人加在我身上的,我也希望自己不要加在別人身上。」 孔子說:「子貢啊,這不是你能做到的。」 孔子告訴子貢「恕」的道理,加了一句較詳細的說明「己所不欲,勿施...
Stone Tai2020年2月1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一)大學之道_033.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衛靈公‧24﹞ 子貢問:「有沒有一個字可以讓人終身奉行的嗎?」 孔子說:「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要的,就不要給別人。」 在﹝衛靈公‧3﹞的章句中,孔子曾經與子貢說「予一以貫之」,但子...
Stone Tai2020年2月15日讀畢需時 1 分鐘(一)大學之道_022.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15﹞ 孔子說:「曾參啊!我的人生之道是用一個中心思想來貫徹一切的。」 曾子說:「是。」 孔子走後,其他學生問:「什麽意思?」...
Stone Tai2020年2月1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一)大學之道_01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大學者,大道的學問,聖人之道,大人之學。 修身治國、設現大同世界之道。 古時候的小學,意思是小時候學習自立,學習照顧好自己,造就自己成為一位君子...
Stone Tai2020年2月11日讀畢需時 1 分鐘淺談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